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99.243
  • 學位論文

五0年代女作家的異鄉書寫:林海音、徐鍾珮、鍾梅音、張漱菡與艾雯

指導教授 : 賀淑瑋

摘要


五0年代台灣文壇因為國家機器的積極介入而籠罩著政治化的氛圍。國家文藝體制藉由政策的建立與組織的運作,宣示「反攻大陸」的決心,凝聚戰鬥意識,產出反共論述。五0年代文壇的兩大霸主反共?懷鄉文學,以其剛毅教條?陰柔感性的書寫特質構成互為表?的象徵體系。反共?懷鄉文學政治意圖的標舉與現實生活的游離,致使五0年代台灣文學備受論者批評,視之為空白荒蕪,然近年來亦有學者另闢蹊徑,以女作家的群起現象與女性文學的勃興佐證五0年代台灣文學的豐富多元。林海音、徐鍾珮、鍾梅音、張漱菡、艾雯遷徙流離的人生際遇構築出「兩地」情結的空間論述,展演五0年代特有的女性家台灣經驗。 徐鍾珮、鍾梅音、張漱菡與艾雯的異鄉書寫映現矛盾複雜的空間語境,她們一方面「異域化」台灣,創作為數可觀的反共?懷鄉文學,不時流露出返鄉的期待與視台灣為反攻跳板的過客心態;另一方面強調「在地化」的家台灣經驗,著眼於日常生活周邊瑣事,透過寶島行旅開拓視野,關注底層人民與社會問題。整體而言,五0年代女作家持續對中國的慾望觀想並未隨著家台灣日久而稍有減損,失樂園重返的希冀使她們對台灣「若即若離」,不作「落地生根」之思。反觀正港台灣人身分的林海音,縱有應邀至前線參訪的「勞軍」之作,卻堅持文學不應「政治掛帥」,因而反共寓意明顯薄弱,並且,林海音以童年.憶往.女性的協奏譜寫異鄉?北京,成為五0年代反共?懷鄉文學的異聲,相較於其他女作家異鄉書寫的游離現實與台灣主體性的缺乏,林海音的北京故事隱含召喚原鄉記憶、突顯台灣人身分的細微聲波。 五0年代女作家的空間論述亦發展出依附主導文化保守自限與逸出官方限制激進前衛的極大反差。她們一方面呼應官方立場迎合中央視角,或於反共?懷鄉書寫揭櫫建國復國的政治意圖,或於家台灣書寫為國民政府治台政績背書,宣示中華民國主權在台灣的正統性;另一方面展現女性自覺,針砭時弊、感時憂國、批判主流,於保守禁錮的五、六0年代可謂顛覆性十足,其中尤以鍾梅音直言不諱砲聲隆隆攻勢最猛,實難與熱中反共?勞軍?懷鄉書寫淪為「文學為政治服務」的附庸形象產生連結。由是觀之,輕易地將五0年代女性文本等同於官方論述,反倒突顯了視角狹隘、以偏概全,至是辯證林海音、徐鍾珮、鍾梅音、張漱菡、艾雯的空間論述,五0年代女作家的異鄉書寫遊走於官方論述呼應?疏離,交融出既保守又前衛矛盾的心理折衝與多面向的創作態度。

參考文獻


司徒衛,《五十年代文學論評》,台北:成文出版社,1979。
李瑞騰、夏祖麗主編,《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2。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出版,2000,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
江寶釵,〈重審五0年代台灣文學史的詮釋問題??一個奠基於「場域」的思考〉,《東華漢學》第3期,2005年5月。

被引用紀錄


劉英華(2012)。廖玉蕙、龍應台社會關懷散文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0997
王喆(2015)。依違於兩岸文學史的作家:錢歌川及其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707
潘柔邑(2009)。反共交響裡的和鳴與變奏—徐鍾珮創作歷程與書寫位置的位移〔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111200916053425
金瑾(2017)。女作家的越界書寫與現代性想像: 以徐鍾珮、吉錚、三毛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554117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