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石化燃料日益枯竭,核能發電再度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除了興建核能機組外,舊有機組也計畫延長使用年限,因此設備好壞,將是機組延長運轉之關鍵,其中電纜也是評核項目之一。目前我國核能電廠評估電纜好壞,主要依據電纜外觀及量測絕緣電阻,但此兩項評估方法並不能完全診斷電纜缺陷,及評斷電纜劣化狀態,為此本研究將藉由多項電性檢測方法來診斷電纜劣化。 研究方法係藉以人為方式加速電纜老化,包括輻射、高溫、高濕,以及生物效應,並定期以絕緣電阻、介電損失及局部放電等電性檢測方式監測,以瞭解此三種檢測方法對電纜缺陷與瑕疵的辨識能力,最後由實驗結果分析與核電廠實際搜集/量測資料比較,檢討各項檢測方式之優劣,找出最適宜的診斷方法。 依據量測數據整理及分析結果,電纜會隨著不同環境,其老化行為也有所不同,濕熱老化普遍存在於電纜所處環境中,隨著時間累積使電纜逐漸老化,但可透過加載與溫度控制來降低濕熱老化影響,輻射作用除了直接破壞絕緣結構外,長時間低劑量之照射,將使絕緣發生變化,與其他效應結合後,加速電纜老化,生物效應乃直接破壞電纜絕緣厚度,隨著不同老化程度電纜,其破壞效果也有所不同。而在絕緣電阻、介電損失及局部放電等三種檢測方法中,絕緣電阻為最簡便檢測方式,但易受檢測條件影響;介電損失檢測相對絕緣電阻檢測麻煩,但透過靜電容量與散逸因素追蹤,以及其對外加電壓之斜率變化更能有效監測電纜整體劣化趨勢;局部放電可線上檢測電纜,且對外部缺陷及接近壽命終期之電纜最為敏感,但易受於背景環境及量測距離影響;因此若能有效結合三種檢測方法優勢,將可適時診斷電纜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