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26.34
  • 學位論文

藍光高分子發光二極體中電子傳輸層/電洞阻擋層之研究

Studies of electron injection/hole blocking layer in blue light polymer light emitting diode

指導教授 : 陳壽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本研究是利用在高分子發光二極體元件中導入電洞阻擋/電子傳輸層,增加發光層中電子電流密度與電洞電流密度,以達到高效率、高亮度且具有高穩定度的元件結構。 利用在PEO中摻雜不同鹽類作為電洞阻擋/電子傳輸層,幫助電子注入發光層以達到不使用Cs化合物便可有足夠的電子注入能力,利用旋轉塗佈的方式在發光層上形成約10 nm厚度的膜作為電洞阻擋層,其亮度與效率的改變與加入的鹽類有極大的關係。當以Ca及Ba為陰極時,加入此電洞阻擋層後最大亮度可達8300 cd/m2、最大效率可達1.7 cd/A。 利用市面上可購得的界面活性劑作為電子傳輸材料幫助電子注入發光層,其結構為摻雜SDS (sodium dodecyl sulfate)在PEO (polyethyleneoxide)中,利用旋轉塗佈法的方式在發光層上形成電子傳輸/電洞阻擋層,加入此電洞阻擋層,在陰極使用Ca的條件下最大亮度可達15000 cd/m2、最大效率可達2.7 cd/A。且即使使用高功函數的金屬Al,最大亮度可達12300 cd/m2、最大效率可達2.8 cd/A。利用此改質方式,我們可得到高效能且具高穩定性的PFO發光元件。

參考文獻


[1] J. C. W. Chien, “Polyacetylene:Chemistry, Physics, and Mater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Orlando (1984).
[4] C. W. Tang and S. A. Vanslyke, Appl. Phys. Lett., 1987, 51, 914.
[7] M. J. Rice, Phys. Lett. A, 1979, 71, 152.
[8] N. J. Turro, “Modern Molecular Photochemistry,”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California (1991)
[9] M. A. Baldo and S. R. Forrest, Phys. Rev. B, 2000, 62, 109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