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216.27
  • 學位論文

慾望與認同的新文化想像:陳雪小說中的家庭書寫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九O年代的社會背景使得陳雪其人與其小說作品,三者之間充滿了相輔相成且耐人尋味的辨證關係。而陳雪小說作品本身豐饒且變幻的姿態無疑成了閱讀過程中引人側目的因素,其作品中充滿了人與人之間矛盾衝突的情感糾葛。那些欲拒還迎,搖擺流動的情感互動更是建構成陳雪作品中的基石。本論文試圖從家庭書寫的視角切入,觀察在鬆動了綱常倫理下家人關係間的幻變,以及除卻了血緣關係之外的其他認同模式。而陳雪筆下的家庭形象又如何透過認同和慾望的另類想像,再造出一種新的家庭文化樣貌,此及本論文的闡述重點。

關鍵字

認同 家庭 文化 陳雪

參考文獻


‧ 梅家玲編,2000,《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
‧ 丁乃非,1997,〈非常貼近淫婦及惡女:如何閱讀《金瓶梅》 (1695) 和《惡女書》 (1995)〉《中外文學》26:2 。
‧ 石之瑜,1998,〈主體政治與政治主體〉,《問題與研究》37。
------ ,1998,〈台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台灣社會研究》30。
  ------ ,2001,〈父親中國,母親(怪胎)台灣?白先勇同志的家庭羅曼史與國 族想像〉,《中外文學》30:2。

被引用紀錄


吳佳穎(2017)。女人家:論臺灣新世紀女性小說中的城鄉意識與身體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1278
張淑華(2013)。九〇年代崛起台灣女性作家的創傷書寫——以鍾文音、郝譽翔和陳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466
吳佩玹(2011)。放逐與與放逐之後:1990以降台灣女同敘事中的空間再現〔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20664
楊紫淇(2015)。臺灣當代『私小說』的受容與展演─以陳雪與駱以軍為觀察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117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