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54.151

摘要


本論文試圖描述國中校園在學校師長們管理規範之下,學生們逐漸發展出共同認定的概念,並以此來詮釋校園生活情境、成為付諸行動的主要依據。分別從理解學校體制對學生「規範」的運作、學生對於校園生活操演流程的感知與回應以及「學校規範」與「學生感知」間裂縫的彌合策略等三個層面來呈現。究竟「規範」是如何依存在校園生活之中? 首先探討學校透過課程規範、作息規範與生活學習規範來形塑規訓學生的機制;接著進入教室現場實際觀察國中生的生活情境,詮釋學生如何看待自己的「被規範」與採取的回應方式,在升學競爭氛圍充斥的情境下,學生要如何書寫生命故事?最後試圖釐清「學校規範」與「學生感知」間的聯結關係,在尊重體制的層層規範下,師長們如何協調、傳遞自己的意識以達成理想的堅持與實踐。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何種「規範」作用於學生身上,都無法改變學生為了免於受師長懲罰而讀書的無奈態度。此外在校園組織結構層層控制影響下、師長們步步為營的策略、輔導、溝通、教育下,學生們逐漸習得穩定的看法與情感,除了漸漸接納、扮演自己應有的角色與內涵之外,在外顯行為上至少會選擇依循著「規範」採取適恰、合宜的行動。此時學生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支撐校園「規範」、共創校園文化的一份子。

關鍵字

學生文化 規範

參考文獻


2003 國民中學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臺北:學富。
2003 橘園故事:國中教師如何成為學校「一份子」的人類學探索。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Erickson, F.
1984 What makes school ethnography “ethnographic”?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15.
Foucault, 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