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75.182
  • 學位論文

蔡培火及其政治文化抗日運動

指導教授 : 張炎憲 陳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欲以傳統史學研究的方法,透過分析蔡培火本身的文字資料與其他相關人士的日記、回憶錄、紀念集,及總督府官方留下的檔案等,處理蔡培火在日治時代所從事的具抗日性質的文化運動與政治運動,全文要點有三:第二章探討蔡培火抱持何種思想投入政治、文化抗日運動;第三、四章詳述蔡培火的政治、文化抗日過程,並分析在這些行動下的蔡氏思想;第五、六章討論蔡培火與台灣、日本相關人士的交遊情形,希望藉此凸顯其抗日特色。 藉由分析蔡培火在1920年代初期投入抗日運動時發表在刊物上關於「同化觀」、「日華親善」、「教育理念」的論述,本文發現蔡培火極力欲維護台灣固有的精神文化,不願精神文化被日本同化,他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投入抗日運動,在日後的整個抗日過程中,不論在政治抗日或文化抗日層面上,皆為此基本目標而努力,亦即他始終努力地保衛台灣文化,他的思想終整個日治時代是一貫的。除了保護台灣文化的動機外,蔡氏也希望能實現台灣民族自決的最高理想,只是在先後順序上,他以前者為抗日的根本理念。此外,他的政治抗日與文化抗日是相結合的,文化運動在提升台灣文化的目的外,尚欲輔助政治運動、加強政治運動之氣勢;而政治運動在希望實現台灣自治、甚至自決的政治目的外,亦以保衛台灣文化為基本目標。 本文彌補了前人在蔡培火文化運動方面的不足,讓蔡氏的整個抗日過程更加清楚,也針對他的抗日行動做思想的分析,這是前人未做過的課題,由於新資料的出現,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一些過去一直被誤傳的小問題,文中亦都一一在注釋中予以說明;至於本人因經濟方面的限制而無法繼續下去的課題,也期望有朝一日能有機會加以探討。

參考文獻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 年。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社出版部,1989年。
李毓嵐,〈蔡培火與台灣白話字運動〉,《近代中國》第155期,2003年9月,頁23-47。
方孝謙,〈一九二○年代殖民地台灣的民族認同政治〉,《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第40期,2000年12月,頁1-46。
陳翠蓮,〈抵抗與屈從之外:以日治時期自治主義路線為主的探討〉,《政治科學論叢》第18卷,2003年6月,頁141-16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