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08.11
  • 學位論文

《文藝創作》(1950-1956)與自由中國文藝體制的形構與實踐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摘要


《文藝創作》乃是國民黨黨方文藝機構-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機關誌,從一九五一年五月四日創刊,直到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一日停刊,前後歷經五年多的發刊時間,其刊物風格不但主導了五○年代前期反共文藝的進展,更見證了反共主潮由盛轉衰的過程。 因此,本論文分為以下部分進行討論: 一、第二章乃針對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組織運作與《文藝創作》編輯、分期等狀況進行分析,企圖還原部分當時文壇複雜的角力狀態;並從中說明文獎會與《文藝創作》的合謀關係,表現出《文藝創作》的時代任務與刊載狀況。 二、第三、四章乃針對《文藝創作》中的創作作品進行分析。《文藝創作》中有相當多的作品主題,本論文將其大致歸納為七類,並選擇其中較重要的三類-反共議題、台灣社會現狀議題、女性議題加以深入討論。除了說明反共議題作品自前而後的變化外,並藉著深入的分析討論其他兩類作品的價值,呈現出《文藝創作》中創作面向的廣泛,並不僅止於反共議題的書寫而已。 三、第五章乃針對《文藝創作》中的保守、繼承論述加以討論,並歸納出這些論述的共同趨向-民族文化論述的繼承。論述者藉由民族文化論述的提倡、建構和歸納,除了繼承國民黨自三○年代以來提倡的民族文化論述之外,也企圖在這些論述中尋找五○年代國民黨安身立命的依據,並可從中窺見國民黨建構其思想體系的縮影。 四、第六章乃針對《文藝創作》中較開放的論述-對外來思潮的討論篇章進行分析。包括張道藩等人對外來文學流派、文學理論的觀感,以及《文藝創作》中實際引進外來翻譯的情況。並將兩者相互比較,呈現出《文藝創作》中接受外來翻譯及引進相關思潮的向度。除此之外,從省籍作家和國民黨文人的交往狀況,以及省籍作家的作品分析,可以得知省籍作家在當時文壇中的定位。 然而,不同於一般雜誌,《文藝創作》的官方色彩相當濃厚,台灣文學史家們總是將《文藝創作》視為官方意識的傳聲筒,不具備文學或藝術上的獨立價值。但做為五○年代前期台灣文壇上最重要的雜誌之一,本論文企圖藉由上述議題的剖析,進而討論《文藝創作》中所承載的複雜的國民黨官方歷史觀和作家的創作意識,並提供文學史家賦予《文藝創作》定位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10。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4。
•張道藩先生治喪委員會,《中國文藝鬥士張道藩先生哀思錄》,1968。
•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
•上官予,〈五十年代的新詩〉,《文訊》9,1984.3。

被引用紀錄


許元蘋(2014)。「文獎會」(1950﹣1956)中、長篇得獎小說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1005
封德屏(2009)。國民黨文藝政策及其實踐(1928~1981)〔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1343
王珮真(2012)。論鍾理和病體與書寫:以文類差異敘事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2.00460
尤俞評(2010)。超越啟蒙者與原鄉人的新視野:鍾理和《笠山農場》的人物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0.00556
吳佳馨(2008)。1950年代台港現代文學系統關係之研究:以林以亮、夏濟安、葉維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36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