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24.244
  • 學位論文

從構式語法看漢語結果複合動詞

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s in Madarin Chinese: 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指導教授 : 連金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典型的漢語結果複合動詞 (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 是由兩個動詞Vc與Vr結合而成的,用來表示一個致使事件以及一個結果事件。本論文討論漢語結果複合動詞,特別強調動詞論元結構與語法功能之間的複雜關係。 我們根據及物性、語意歸屬 (semantic host)、以及句法主語是否為Vc邏輯主語等標準,將結果複合動詞構式分成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形成維根斯坦 (Wittgenstein 1953) 所提出的家族類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類型之間互有相同的性質,但所有類型合起來看很難找到共通性。 類型I包含了一般的賓語傾向 (object-oriented) 結果複合動詞構式。類型II包含了一般的主語傾向 (subject-oriented) 結果複合動詞構式。類型III包含了逆序致使 (inverted causative) 結果複合動詞構式,其主語總是具有起因者 (Causer) 的語意角色。類型IV包含了準被動 (pseudo-passive) 結果複合動詞構式,可視為類型I的不及物型。 在類型I與類型III中,致使關係直接反映在語法功能上:主語 (不一定為Vc的外部論元) 為起因者 (Causer),賓語 (不一定為Vc的內部論元) 為受因者 (Causee)。相反地,在類型II與類型IV中,主語皆為受因者 (但在類型II中,Vc的邏輯賓語可選擇性出現在句法賓語位置)。 我們採用構式語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的理論,認為漢語結果複合動詞的論元是由結果複合動詞構式 [NP1 Vc-Vr (NP2)] 來得到認可 (license),而非Vc或Vr當中之一,也非Vc與Vr合起來決定。 我們比較結果複合動詞與分析性致使詞 (analytic causative) 像是「讓」、「使」等,發現後者可以表達直接或間接致使 (causation),但前者僅限於表達直接致使。 我們也討論漢語複合動詞的一些次構式 (sub-construction),這些次構式無法化約為前述的一般結果複合動詞構式,而必須另外設定。這也支持了構式語法的觀點:構式與構式之間形成繼承關係。 為了忠實反映語言事實,在適當時機我們會採納Chinese Gigaword語料庫的語料。多樣的語料也能印證理論的適切性。

參考文獻


Chang, Li-li. 2005. The causativisation of Chinese shi-yi constructions. Humanitas Taiwanica 62: 119-152.
Li, Dianyu. 2003. Causative and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A Multiperspectival Approach. Göteborg: Göteborg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Tsao, Feng-fu. 1987. A topic-comment approach to the ba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5: 1-55.
Boas, Hans C. 2003. 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Resultatives. 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Boas, Hans C. 2005. Determining the productivity of resultatives: A reply to Goldberg and Jackendoff. Language 81:448-46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