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0.240.115
  • 學位論文

「南奔」與「北征」的生命際合─論李杜從盛唐的相似走向安史亂後的相異

指導教授 : 施逢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李白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兩大人物;安史之亂,是輝煌盛唐中的一記傷痛打擊,當詩人的生命交織著朝代歷史的興衰,所造成的不僅是大時代的急轉直下、社會環境的變遷,還有人民的思想與生命觀之異,從唐代士子文人的生活與作品,即可發現這樣的改變。因此若以詩人重要的生命事件轉折來深究其詩歌創作,必能有全面的理解,且歷來學者多以同或異之區分論李杜,但若以大時代下兩人共同生命歷程到浩劫之後截然不同的遭遇與挫折,亦能發現從同到異的軌跡,感染盛唐蓬勃生氣,具有相同一致人生大方向的兩人,洋溢著盛世的熱情活力,踩著強烈仕進追求的道路,連詩歌創作都有如此一貫積極的精神;仕進之心主導其前半生的用世意識,在安史之亂一夕的變動中,命運的因緣際合主導了其生命思想的轉變。 本論文試從李杜兩人盛唐的同一性,論及安史亂後的相異,造成改變之因,主要在於大亂下際合的逃奔方向與其後的政治抉擇,這其中貫串的就是兩人既矛盾且複雜的仕進慾望。即使兩人終生事與願違,縱有得到賞識,頂多是擔任小官,始終未能進入政治核心,實現他們高遠的夢想,但仕進之心的消長卻從盛唐以至亂後牽絆著兩人的命運。盛唐,他們同樣以敏銳的觀察力感受著風光與輝煌、荒淫與腐朽;安史之亂,他們以特殊的境遇度過亂離時世,是詩風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筆者並不將李杜完全切割,試圖從安史之亂的歷史事件切入探討上述的論題,以期細緻地探索李杜在政治上的用心和人生觀如何因為安史之亂而逐漸轉變,最終表現出後期創作與思想的差距。

關鍵字

李白 杜甫 盛唐 安史之亂

參考文獻


陳寅恪撰。《元白詩箋證稿》。台北:里仁,1981。
蔣星煜撰。《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台北:華夏出版社,1978。
Pulleyblank, Edwin G..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 Westport, Conn. : Greenwood Press, 1982.
Stephen Owen. 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g. 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1.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