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66.151
  • 學位論文

EPC Network為基之物流追蹤追溯資訊系統

An EPC Network based Track and Trac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Logistics

指導教授 : 林則孟

摘要


EPC Global組織提出以電子產品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為基礎之RFID資訊系統架構,希望其成為全球通用之標準化資訊系統。本研究將延續曾(2005)、劉(2006)EPC Network模式分析,繼續探討以EPC Network為基礎,適用於物流中的追蹤與追溯資訊系統。 物流中可能因為載具關係,使得讀取率不良。因此若導入EPC Network至物流追蹤與追溯中,有幾個與讀取率相關之議題需要探討。如原本系統可隨意設置Reader讀取資訊,但因讀取率問題,便需考量某些地點是否適合設置Reader。若某處載具之內容物讀取率不佳,就必須透過外部載具與內容物之關聯關係。假設讀到外部載具之Tag,就等同讀到內容物之Tag,以補足缺漏之電子履歷。而此做法需要一套特殊系統運作模式方可正確補足內容物之電子履歷。但在這之前,尚須確保在納入讀取率不良之狀況下,要怎麼正確建立關聯關係之資料,才可提供系統以此關聯關係資料來補足缺漏之電子履歷。 因此本研究之加入讀取率考量後有三個重要議題:(一)事件資料的蒐集點分析、(二)關聯事件的產生與紀錄、(三)電子履歷之資訊系統運作模式。若,資料蒐集點已設置,且關聯事件被正確紀錄,那麼背後之EPC Network該如何運作,以達成以關聯事件資料來補足電子履歷之目的,就是本研究的核心議題。 本研究也將更新至最新的EPC Network之思維,以物件化之事件資料來表達動態資料,並藉之進行系統設計。且依照完善之系統開發流程將此套進階追蹤與追溯系統允以實作驗證,提供業界與未來研究者參考此流程進行系統開發。

參考文獻


3. 林林弘,「以EPC Network建構RFID資訊系統架構-以汽車產業鏈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業管理碩士論文,2005。
7. Brock, L.B., “The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Auto-ID Center, 2001.
10. George, A., Nejat, K., Paul, K., “Supply Chain VS. Supply Chain:Using Simulation to Compute Beyond The Four Walls”,Proceedings of the 1999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1999.
12. Harrison, M., “EPC Information Service”, Cambridge Auto-ID Lab, 2004.
14. Kaspar, R., Martin, W., Elizabeth, C. and Brendan, A.,” An Eco-Solution for Track & Trace of Goods and Third Party Logistics”,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被引用紀錄


林孟樺(2009)。應用EPC與uID泛在運算共享平台於物流倉儲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1131
Lin, Y. P. (2009). 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之架構分析與整合技術-以RFID電子產品碼標準為基 [doctoral dissertatio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843/NTHU.2009.00204
謝棟杰(2008)。微波式RFID於電子廠無塵室FFU監控系統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159
張琬玲(2008)。RFID在物流供應鏈之EPC Network運作模式〔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410200814312254
黃振芳(2010)。RFID於晶圓測試即時共通資訊系統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90120111141053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