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98.129
  • 學位論文

運用微視流技術觀測壓電噴墨噴覆特性之研究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kjet Droplet Deposition Using Micro Flo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指導教授 : 劉通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主要以微視流(μ-FV)技術觀測微尺度下壓電式噴墨頭之外流場,從液滴生成、演化、飛行、噴覆於矽晶凹槽等過程直至穩態成型,其中矽晶凹槽噴覆實驗就作者所知未曾見於先前文獻報導。本實驗利用調變電壓來達到液滴噴覆速度的改變,電壓變化範圍為16~31V,噴覆速度的變化範圍為6.2~7.0 m/s,液滴直徑為23μm,操作頻率為10 kHz,雷諾數的變化範圍為46.1~106.9,韋伯數則為14.3~34.1。為了更加符合工業上的製程(例如:彩色濾光片、平面顯示器等)應用,本實驗設計一個矽晶凹槽(長:49μm、寬:49μm、高:75μm)陣列來作為噴覆的基板,其底部為矽晶片,邊界為SU-8﹔所選用的工作流體包括商用墨水(文書列印)、生物試劑(生醫檢測)、Peo(印刷塗層) 、Pedot(平面顯示器)等不同應用之溶液,這些工作流體與矽晶片及SU-8邊界均為親水性質,接觸角的範圍分別為35°∼54°、15°∼75°。本實驗所變化之參數包括:噴覆速度、黏滯係數、表面張力、流體與邊界之接觸角,探討這些參數對噴覆穩態後的成型影響,並闡述其中相關之物理機制,俾找出可區分其不同噴覆特性之臨界值。經由本實驗的設計,不但可以使液滴準確地噴覆於凹槽中,而且針對現階段所採用之工作流體範圍,本實驗發現三種噴覆穩態後的成型(蒙古包狀近似圓、中空近似圓、液膜填滿整個凹槽),並以慣性力的量值(1.67×106、1.90×106)作為其區分特性之依據,再搭配數值模擬互相比較相符程度。在沒有SU-8邊界存在時,本實驗結果與前人在平板的研究結果類似;一旦邊界效應存在時,液膜在延展過程中受到SU-8親水性的影響,液膜只能藉由反彈的機制來達到填滿凹槽的目的,此時噴覆速度(慣性力)的大小就顯得相當重要,而本實驗也發現兩個臨界速度範圍(6.6 m/s、6.9~7.0 m/s)。值得一提的是表面張力扮演一個吸附流體聚集在SU-8邊界周圍的角色,與在平板時所扮演回縮的角色是完全截然不同的。然而流體與邊界的接觸角對穩態後的成型也相當重要,接觸角越小,彼此間的親水性越強,液膜更難填滿整個凹槽,然而在初始條件都固定的情況下,在工業製程上亦可適當地調整接觸角來達到填滿的目的。

關鍵字

噴覆 凹槽

參考文獻


[43] 張益彰, 2006, 運用微視流技術觀測調變驅動脈衝與不同工作流體下之壓電噴墨液滴演化特性,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11] 陳婉如,“光電在生物晶片檢測上的應用”,光連雙月刊第42期,pp.42-45,2002
[15] 丁一,“噴墨印刷與印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會訊72期
[17] J. Fukai, Z. Zhao, D. Poulikakos, C. M. Megaridis and O. Miyatake, 1993, ”Modeling of the Deformation of a Liquid Droplet Impinging Upon a Flat Surface“, Phys. Fluids A, Vol. 5(11),
[18] J. Fukai, Y. Shiiba, T. Yamamoto and O. Miyatake, 1995, “Wetting Effects on the Spreading of a Liquid Droplet Colliding with a Flat Surface: Experiment and Modeling”, Physics of Fluids, Vol. 7, No. 2, pp. 236-24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