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139.36
  • 學位論文

二氧化矽奈米粒子的製備及其應用

指導教授 : 季昀

摘要


1. 使用銥金屬的磷光化合物,在磷光化合物修飾上 –Si(OEt)3 的官能基,分別以親水相 (Stöber) 或親油相 (reverse microemulsion) 的方法,將磷光化物嵌入二氧化矽中,成為一具有磷光性質的二氧化矽奈米粒子。並討論在包覆二氧化矽後,對於磷光物質的光物理性質是否會有影響。 2. 將會產生紅光的磷光化合物和奈米磁性材料,利用 reverse microemulsion 的方法,同時嵌入到二氧化矽中,形成有三種不同功能的奈米粒子: PDT,MRI 顯影和生物標示 (bio-labelling),並很成功地在生物上進行了實驗。此部份主要是和台大周必泰老師實驗合作。 3. 是將一激發後產生紅光的量子點,利用reverse microemulsion的方法,將其嵌入到二氧化矽中。討論量子點被二氧化矽包覆後的放光情形和量子點如何經由reverse microemulsion而被二氧化矽包覆的機制。 4. 使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製備中空型的二氧化矽奈米粒子。分別為:在形成QDs/SiO2後,再加入NH4OH或是再加入濃HNO3,或是在以reverse microemulsion製備QDs/SiO2時,反應24小時後,再加入NH4OH,再反應24小時。是利用二氧化矽奈米粒子為一種有微孔洞的材料的性質,以NH4OH或濃HNO3擴散到二氧化矽奈米粒子裡,而溶解在中心的 QDs。

關鍵字

二氧化矽 奈米粒子

參考文獻


W. Stöber, A. Frank, E. Bohn,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1968, 26, 62
A. Van Blaaderen, A. Vrij, Langmuir 1992, 8, 2921
G. H. Bogush, M. A. Tracy, C. F. Zukoski IV, J. Non-Cryst Solids 1988 104 95-106
R. P. Bagwe, C. Yang, L. Hilliard, W. Tan, Langmuir 2004, 20, 8336-8342
M. Darbandi, T. Nann, Chem. Mater. 2005, 17, 5720-5725

被引用紀錄


陳維旻(2008)。(ㄧ) 三價鑭系金屬錯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質的探討 (二) 三價銥金屬錯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奈米上的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349
黃昭凱(2012)。運用奈米粒子及奈米球微影技術提升矽晶太陽能電池光補獲的特性〔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2.00028
吳賢仁(2012)。熱處理條件對聚乳酸 /二氧化矽奈米複合物之熱性質的影響〔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12.001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