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75.227
  • 學位論文

異端的生存之道—台灣另類有機農業生產者的實作策略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Alternative Organic Farmer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李丁讚 賴曉黎

摘要


本論文主要處理台灣「另類」的有機農業生產者,即那些未加入驗證體系者,探討這樣的選擇何以可能,及其行為造成何種社會後果。本文首先訪談驗證團體成員、有機農業推廣人員以及生產者,參考統計與農委會報告以檢視本地驗證體系運作成效,可說是差強人意,這導致帶有準官方角色的驗證標章未能在市場上發揮應有的鑑別程度,亦即制度的規定以及規範之實作所產生的空隙,使得生產者得有操作空間。但隨著新法規的頒布,此等空間未能可能不復存在。我們從布赫迪厄對場域的討論出發,以為正是有機農業的場域相對自主性未能成形,才造成此等後果,主要乃因本地有機農業領域既受制於政治場域單向的貫穿,又囿於商品本質,受市場經濟邏輯影響所致。 進一步,我們參考布赫迪厄如何處理社會行動者的實作,具體描繪其成為有機農人的養成過程及其勞動過程,討論這些另類的有機生產者如何因應社會環境以及自身不同的條件開展出各異的實作,最後是分析這些生產者們實作策略的邏輯,討論他們怎麼運用這些策略以在社會空間中求存。

關鍵字

有機農業 布赫迪厄 場域 實作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張宏政(2003)農業草根知識發展之研究---卓蘭鎮葡萄栽培技術為例。台北: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能敏(1996)永續農業過去、現在、未來。台北:農資中心。
楊壽麟(2006)台灣農產品農藥殘留管制的簡介。全球變遷通訊雜誌50:19-25。
顏碧吟 (2003) 由農業資材行的運作看栽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以屏東平原蓮霧產業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enson, Rodney and Erik Neveu (2005) Introduction: Field Theory as a Work in Progress in Bourdieu and the journalistic field, edited by Rodney Benson and Erik Neveu. Cambridge; Malden, MA: Polity

被引用紀錄


邱元儂(2013)。飲食革命正流行—大王菜舖子的認同實踐與文化生產〔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0282
蔣珮伊(2016)。荒土上的青年耕者〔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504
游繡華(2007)。花蓮無毒農業消費者之滿意度與忠誠度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42-0707200914555647
劉建煌(2011)。苗栗縣苑裡鎮慣行、有機稻農的生產行為、農業典範及有機農業產銷態度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0556
賴鳳霙(2011)。農民市集的形塑與發展:以臺中合樸農學市集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098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