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6.226
  • 學位論文

從教會到社會:基督教會、儲蓄互助社與公民社會的關係之初探

指導教授 : 黃倩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從教會到社會:基督教會、儲蓄互助社與公民社會的關係之初探》 呈現基督教會如何藉由提供公共資源,例如社會服務,走出教會與公民社會互動,其中又可能會有哪些方式及掙扎。 筆者於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期間,選定彰化縣鹿港鎮L社區的L教會,以及L教會創立的忠信儲蓄互助社為研究對象,藉由文獻收集及人類學民族誌的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之田野調查,取得研究所需資料。 研究指出,L教會作為一個宗教團體,其藉由提供公共資源、跨出教會與公民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提供公共資源的方式會影響其與公民社會連結的結果。直接由L教會運作的社區服務工作,如托兒所、觀光發展等等,當地民眾均可享用享受其資源,這時L教會較容易走出去與社會互動;至於L教會提供的另一項社會資源——忠信儲蓄互助社則有入社、貸款的條件限制,非所有民眾都可直接接觸,此時人際網絡中的信任問題成為教會跨足社會時,摩擦與尷尬的來源,教會的內外界線在此被凸顯出來。 最後,L教會雖可在一定程度上連結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地位的教友,但並未能培養大部分教友主動參與教會內各種公共事務的態度;再者,忠信儲蓄互助社仍受L教會影響,未能平均分配資源與權力,影響社員之間的彼此信任與合作行為,這些現象都顯示當前的L教會與忠信社未直接而顯著地幫助發展公民社會。

參考文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200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法規。台南:教會公報。
2004 導論: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在台灣的發展。刊於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李丁讚等著,頁1-62。台北:桂冠。
2003 經濟行動與社會關係:社會自我保護機制的研究。台灣社會學刊30:51-88。
1999 公民結社的社會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36:123-14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