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87.103
  • 學位論文

八○年代小說史脈絡下的鄉土喜劇小說研究

A Study of Hsiang-tu Comic Novel Through The Context of History of Novel in 1980’s.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摘要


摘要 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心靈與想像,臺灣文學一直不乏喜劇特質的存在,作品摻入喜劇性除了表現一種對政府高壓統治的(消極)抵抗外,更是作家看待時代、表現時代的方式,同時,鄉土是形構臺灣文學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是凝固的框架,而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本文以前述兩項作為觀察要點,將習慣上被視為「多元化」的八○年代設定為時代範疇。 由於該時代的文學史論述大多集中在臺灣本土論述導向的政治文學以及新思潮所帶來的後現代主義文學、都市文學等軸線,反而忽略了鄉土喜劇小說其實繼承了一支臺灣文學戲謔書寫的傳統,並且對於七○年代鄉土文學強調批判與寫實的精神加以繼承、變形。準此,本文以三位作家:王禎和、林宜澐以及王湘琦為例,討論鄉土主題結合喜劇特質的文學作品,目的在於凸顯鄉土喜劇小說在八○年代的文學史中,足以權充感覺結構、時代氛圍的一種表述:氣氛是熱鬧的、意識是批判的,而態度則是詼諧的。 本文共分五章,在第二章中,首先針對八○年代的鄉土小說分為「懷舊鄉土小說」、「大河(歷史)小說」以及「鄉土喜劇小說」,指出各自指涉、代表了「保守安全的鄉土世界」、「地方史書寫」以及「現代主義與寫實主義的雜揉」。第三章以喜劇特質為主要觀察點,進入到鄉土喜劇小說家的作品中討論除了現代主義與寫實主義的雜柔美學之外,喜劇特質往往以荒謬感、語言對譯、嘲諷口吻、狂歡來加以呈現,而作家除了以鄉土為主題之外,又另外以喜劇的形式作為文本呈現的舞臺,顯現在文學史意含上的,便是一種文學美學形式的革新。第四章從空間、地方書寫出發探討個別作家的鄉土觀。縱然作家選擇了喜劇為共同的書寫策略,然而鄉土喜劇小說彼此之間仍然充滿歧義性。

參考文獻


林宜澐,《惡魚》(臺北:麥田,1997)。
70. 葉石濤著,《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87初版,1999再版)。
7. 王德威,〈鬼話連篇:評林宜澐的《抓鬼大隊》〉,《中外文學》25:11=299(1997.04)頁64-66。
22. 呂文翠,〈花蓮花蓮:充滿否定性的市井家園——論王禎和小說中的「鄉土」〉,《問學集》7(1997.12)頁27-58。
26. 呂正惠,〈我的接近中國之路:三十年後反思鄉土文學運動〉,《鄉土、本土、在地》(臺北:聯經,2007)。

被引用紀錄


王緯堯(2015)。林宜澐小說中的政治關懷與諷喻美學〔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5.001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