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7.29
  • 學位論文

匯率制度與購買力平價迷思:歐元參與國的實證研究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PPP Puzzle : Evidence from Eleven Eurozone Countries

指導教授 : 黃朝熙

摘要


因為在不同匯率制度下,名目匯率與相對價格可能在實質匯率的調整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探討匯率制度與購買力平價之間的關聯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利用歐元參與國做為研究對象,樣本期間自1957年1月至2010年7月。為了避免實證結果受到計價單位的影響,本文將歐元參與國的資料轉換為成對樣本,以及為了避免橫斷面相依的問題對檢定的估計與推論產生誤差,所以本文採用已考量橫斷面相依的Pesaran (2007) Panel單根檢定方法,來探討在不同匯率制度下,購買力平價是否成立。 由本文實證結果得知,在布列敦森林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度,支持購買力平價的證據較薄弱,而在浮動匯率制、1979年3月至1991年12月歐洲匯率機制下的釘住浮動匯率制度、以及1992年至1998年因為貨幣危機而將匯率波動區間放寬至上下15%,皆拒絕實質匯率具有單根,隱含購買力平價成立,而在歐元上路後的單一貨幣制度下,購買力平價不成立。 綜合實證結果,本文發現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購買力平價不成立 (或者支持的證據較薄弱),而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購買力平價成立,因此,本文實證結果得到購買力平價是否成立會受到匯率制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Abuaf, N. and Jorion, P. (1990).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 the Long Ru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XLV, 157-173.
Bissoondeeal, R. K. (2008). "Post-Bretton Woods Evidence on PPP under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Regimes."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 18, 1481-1488.
Chang, Y. (2002). "Bootstrap Unit Root Tests in Panels with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y." 1-30.
Cheung, Y.-W. and Lai K. S. (1998). "Parity Reversion in Real Exchange Rates during the Post-Bretton Woods Perio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 17, 597-614.
Cheung, Y.-W. and Lai, K. S. (2000). "On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uzz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52, 321-33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