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復一 (1576-1625) 為晚明閩人,出生於金門(浯嶼)。在史傳及地方志上,他是一名討賊弭亂、鞠躬盡瘁的總督,為後人稱道;在文學史上,他的姓字總是繫於竟陵派鍾惺 (1574-1625)、譚元春 (1586-1637) 之後,攻排竟陵者,亦連帶貶抑蔡復一。蔡氏在這兩個領域的形象判然二分,他有著卓著的仕宦經歷,又因與竟陵派牽連,使得文名抑於政績之下。他的文學成就至今撲朔難明,其人其詩仍富含聯繫、補充的空間與價值。本論文由廓清蔡復一個人身世為起始,建立其由閩入楚的生平脈絡,也呈顯其詩歌風格轉變的軌跡。其中探討蔡復一與鍾、譚的交往,尤其著重雙方文學觀念的交流與影響,以期較為全面的還原蔡復一於竟陵派的地位與貢獻。更重要的是,蔡復一並不侷限於楚風,他的詩文風格更有強烈的獨特性,在其寫鬼兵之象與山水遊歷時尤為明顯。這些詩作多散文化,卻又表現晦澀之理趣,此為竟陵派特徵。然而在鬼兵之象中,身為參戎文人的蔡復一更融攝沉鬱的現實關懷;於自然山水裡,則反映超脫而神異的精神欲求。透過詳探蔡復一的詩文,可知他帶著來自家鄉浯嶼之「海性」,翻閩越楚,實為竟陵派之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