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使用THORplan計算兩位復發性頭頸癌病患之BNCT治療計畫。Case 1病人腫瘤體積為32cm3,Case 2腫瘤體積則為138cm3,兩病例之腫瘤皆分布在右下頷骨附近,Case 1腫瘤分布較為集中,而Case 2腫瘤則分布較廣。照射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從右方對腫瘤進行照射,照射距離為15cm;另一照射方式則是搭配collimator進行照射,Case 1照射距離為22.5cm,Case 2則為24cm,使用射源為最新thory09.sdef射源檔。在硼濃度設定上,設定T/N ratio=3,血液硼濃度10ppm,腫瘤則為30ppm,而骨頭不吸收含硼藥物,硼濃度為0ppm。 根據清華大學與榮總癌病中心合作提出的 BNCT臨床試驗 protocol規定,照射劑量為腫瘤80%體積劑量20~25Gy-eq,而眼睛最大劑量不超過5 Gy-eq、皮膚最大劑量不超過11 Gy-eq。而此兩病例經THORplan計算後,在腫瘤80%體積劑量為20 Gy-eq時,若是直接對腫瘤進行照射,Case 1需46min,而Case 2需51min;倘若使用collimator進行照射,照射時間會略微增加,Case 1需49min,而Case 2需62min。在兩種照射情況下,兩病例之正常組織最大劑量皆符合protocol規定,除了Case 2在直接照射下眼睛最大劑量會超過5 Gy-eq。這是因為Case 2腫瘤較大需要較長的照射時間,而照射時間的增加會提高背景劑量的貢獻,因此Case 2眼睛最大劑量便容易超過劑量限值。 此外,本篇另一重點為劑量修正。本研究發現腫瘤熱中子通率分布會受到硼濃度的影響,,因此定義了一修正因數,腫瘤平均熱中子通率修正因數 ,在進行劑量修正時不僅就硼濃度本身進行修正外,也對熱中子通率進行修正。 由劑量修正測試結果中,發現使用腫瘤平均熱中子修正因數 在腫瘤平均熱中子通率及平均元素劑量上皆有很好的修正準確度,修正誤差在2%以下,但在深度熱中子通率上卻出現較大的修正誤差,甚至會出現大於10%的修正誤差,所幸此困擾可透過選擇適當的預設硼濃度來獲得解決。使用適當的預設硼濃度進行修正可得到更準確的修正結果;若是採用日本連續注射BPA藥物的方式讓血液中硼濃度維持固定濃度,更可以簡化劑量修正工作。另外,當腫瘤欲修正硼濃度與預設硼濃度相差±15ppm內時,在深度熱中子通率上的修正誤差可減少至±1.5%以下,且此時硼濃度變化對熱中子通率影響還很小,在±2%左右,甚至可以考慮忽略硼濃度改變對熱中子通率的影響,直接對硼濃度本身進行修正即可。故適當的預設硼濃度選擇不僅可以提高劑量修正準確度,也能簡化劑量修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