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18.95
  • 學位論文

金錢帝國—本國銀行之競爭策略分析(以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為個案)

Money empire -- Bank Competitive Strategy inTaiwan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ommercial & Savings bank)

指導教授 : 黎正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自2002年國內先後成立了14家金融控股公司,從國泰金控併世華銀行後,國內銀行業的資產規模,至2009年底亞洲前50大金融機構中只有台灣銀行以831億美元規模排行第33名,遠遠落後第1名的三菱銀行(12089億美元),中國的四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及中國農業銀行分別排名第2、4、5及6名,資產規模為(9386億美元)、(6810億美元)、(6659億美元)及(5963億美元),第9名的匯豐銀行(4039億美元)以及第12名的韓國國民銀行(2043億美元);國內的銀行業2009年底的股權報酬率也只有4.0%,國內的銀行國際競爭力較不足。央行不斷降息,在存款利率調降速度遠大於放款利率下,國內銀行業靠著微薄的利差來維持基本的營運。 2008年底,金融風暴捲全球,國內銀行業受到嚴重的衝擊。政府為避免通貨膨脹,不斷運用寬鬆的貨幣政策,為刺激民生消費,短時間驟降放款利率,造成存款利息大於放款利息。也使銀行連微薄的利差,都無法維持。利差一路往下降至1%左右,明顯壓縮國內銀行業者的獲利空間。而存放比較小的分行,利差甚至出現負數。目前國內銀行最大的市場風險是「低利率」,銀行的利差落在全世界最低的群組,低利環境對銀行業營運是一大壓力。又因為投資或推薦不當金融理財商品,導致虧損呆帳。造成2009年國內銀行業大多面臨虧損,須靠業外投資(例如:出售資產)賺取盈餘。 從上述可知,目前國內銀行業者之所以,積極地想要西進大陸,除國際化因素的考量外,有一部分因素是台灣整體的經營環境惡化使然,無論是從投資機會的貧乏或存放利差的縮減來看,皆是如此。在國內銀行業者對於西進大陸拓展之際,相關的發展策略及方向又各自不同。 兩岸簽訂MOU後,國內的銀行業面對龐大商機如何因應。藉本文個案,探討大陸的政策動向及措施,並分析國內銀行針對台商直接授信方面,加以研討為國內銀行業者在進行相關業務時,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營運模式及思考方向。 【關鍵字】國內銀行、MOU、直接授信

關鍵字

國內銀行 MOU 直接授信

參考文獻


4. 王鶴松(2003),我國銀行業的現況與未來努力方向,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四期
參考文獻
1. 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殖民政府 1131, folio 303; Van Veen, E., pp. 62-63, 66-67, 73. 7.
2.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人在[大員(台灣)鹿耳門附近小沙洲的名字]一帶的經濟關(1625-1640)*(韓家寶)
3. 許振明,台灣金融發展歷程、(2009)「台灣金融業赴陸發展之機遇與挑戰」、「台灣金融業赴陸發展之機遇與挑戰」,當前兩岸金融合作面臨之問題及展望政策

被引用紀錄


陳建宇(2012)。改善現金卡不良債權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052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