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製作光纖雷射之方式,一般是使用線性共振腔(linear cavity)或是環形迴路共振腔(ring cavity)兩種;而本實驗之雷射系統,是使用線性共振腔之方式,並利用C-band與L-band兩組波長可調布拉格光纖光柵陣列(TFBG array)作為控制雷射之輸出波長。 本論文利用自製之波長可調布拉格光纖光柵(tunable fiber bragg grating,TFBG)作為光纖雷射波長之可調元件,適當地選取波長後,發出雷射;利用99:1方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製作成光纖迴路反射鏡(fiber loop mirror),將一部份的光反射回系統,使其在共振腔中產生共振,並將一部份的光輸出而成為雷射;1480nm pump laser 當作系統的幫浦光源,提供所需的能量,以及一些光纖式元件(如:摻鉺光纖,作為雷射之增益介質(gain medium)、C/L WDM和極化控制器(PC),保持系統單一極化之特性,使雷射之輸出達到最佳。)組成全光纖式波長連續可調光纖雷射。波長連續可調之原理,是利用拉伸(extension)與壓縮(compression)TFBG,使其應變量( )受到改變,進而使波長發生連續性地飄移。 本實驗最重要的關鍵,即利用摻鉺光纖 ASE spectrum 之特性,設計出在C-band 時,ASE spectrum 之強度是隨波長增加而遞增;而在 L-band 時,其強度會隨波長增加而遞減,以配合架構中 TFBG 的排列方式。當雷射二極體功率為 100mW 時,可調波長範圍超過65nm(1528.48nm∼1594.08nm),並適當地利用極化控制器,可使得雷射輸出平坦度很高(1dB),部分波長下之雷射功率可超過16.2dBm、轉換效率可達44.7﹪,同時所有波長下之雷射,其旁模抑制比(SMSR)至少超過45dB。並針對1556nm之雷射波長,其斜率效率(slope efficiency)為41.14﹪。 本實驗的優點為:概念新穎、實驗花費成本較低、設置架構及操作容易、不易受外界擾動而改變,並且對於未來波長可調光纖雷射的研究上,非常具有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