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9.88
  • 學位論文

奈米金棒和金球之超快放光行為研究

HASH(0x1b323210)

指導教授 : 鄭博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主旨在以OKG超快時間解析螢光光譜技術研究奈米金棒和金球之超快放光行為。而主要部份分為兩大類,分別為樣品製作部分和超快放光行為討論。關於樣品製作的部分,我們利用植晶法的方式合成奈米金棒,使用界面活性劑CTAB形成長柱型微包的特殊性質,將晶粒單一方向成長而合成出奈米金棒,而金球的製備是利用過量超快脈衝雷射照射金棒,過量雷射會光熱誘發金棒產生形狀改變,熔化後的金棒形狀將趨近於最穩定形狀(球形),因而合成出奈米金球。 在超快放光行為方面,我們以520 nm的飛秒雷射脈衝將金奈米粒子電子激發至激發態,接者利用另一道800 nm的閘門飛秒雷射入射克爾介質(Kerr medium),用此設計出一超快光學快門,利用移動平台來控制閘門脈衝抵達克爾介質的時間,有效地去決定訊號通過閘門開關的時間,而得到不同延遲時間軸下的超快放光訊號,亦即得到瞬時螢光光譜(transient fluorescence)。用此技術測量奈米金棒和金球的超快放光訊號,而其瞬時放光光譜(transient)呈現雙指數衰減,我們以TTM動力學模型去解釋瞬時放光光譜,由此方式金棒得到τ1 = 0.3 ps、τ2 = 2.30 ps;金球得到τ1 = 0.3 ps、τ2 = 2.23 ps,認為此兩個時間衰減數值分別為較短時間的電子和電子偶合(electron-electron coupling)衰減常數τee和較長時間的電子和聲子偶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衰減常數τep,表示激發態電子由此兩種鬆弛途徑回到基底態。我們改變粒子的形狀去討論形狀與放光行為的關係,由金球和金棒的瞬時放光光譜得到τep值相似,所以我們認為電子和聲子偶合屬於局部反應,所以不會受到粒子形狀改變而有所影響。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1] Susie Eustis; Mostafa A. and El-Sayed. Chem. Soc. Rev. 35, 209 (2006).
[5] Chang, S.-S.; Shih, C.-W.; Chen, C.-D.; Lai, W.-C.; Wang, C. R. C. Langmuir 15, 701 (1999).
[7] 郭俊宏; 黃暄益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65, 1 (2007).
[8] Mooradian, A. Phys. Rev. Lett. 22, 185 (1969)
[9] Hwang, Y. N.; Jeong, D. H.; Shin, H. J.; Kim, D.; Jeoung, S. C.; Han, S. H.; Lee, J. S.; Cho, G.. J. Phys. Chem. B 106, 7581 (20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