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165
  • 學位論文

以奈米碳管陣列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鉑觸媒載體之氣體移除能力研究

Enhanced Bubble Removal Capability by CNTs Array supported Pt Catalyst for DMFC

指導教授 : 曾繁根

摘要


在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系統中,陽極CO2移除議題近年來已經被廣泛討論於擴散層的設計上。奈米碳管 (CNTs) 被認為是最有機會同時提供大的比表面積,且幫助氣體移除的觸媒載體。在本篇研究中,首先利用電化學配合光學觀測系統,同時紀錄電催化反應進行的即時電極影像和電流隨時間的震盪行為,證實了CNTs作為觸媒載體有較好的氣體移除能力。此CNTs陣列可望取代傳統觸媒載體,應用於DMFC的陽極CO2移除上。 觸媒載體平面矽基材、碳布、碳紙,及直接成長於矽基材與碳布上之不同形貌的CNTs陣列,用來搭配蒸鍍、化學還原法,並進行陽極甲醇半電池測試。循環伏安法(CV)被使用於判斷觸媒活性及有效表面積。定電位法 (I-t) 被用於觀測電催化反應中電流隨時間的震盪趨勢以及電極表面氣泡脫附狀況。 電化學配合光學即時觀測系統被用於本實驗上,藉由施加一定電壓於觸媒層上,配合攝影機捕捉觸媒層表面氣體脫附動態影像,同時紀錄電流隨時間的震盪行為。初期使用蒸鍍白金於不同碳載體上,在H2O2及H2SO4環境中模擬DMFC的陽極甲醇催化反應,發現CNTs載體上有較小且迅速的氣泡脫離現象。 本實驗後期嘗試化學還原法沉積白金觸媒於不同觸媒載體上,透過提高觸媒沉積量,已經可以直接觀測觸媒層CO2的動態移除行為。在甲醇電催化反應中,以CNTs為觸媒載體之電極上,其較小的CO2氣泡脫離行為亦被紀錄下來。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DMFC CO2 bubble

參考文獻


[32] 賴羿如, "利用奈米碳管與鉑釕化學沉積法製備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觸媒,"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6.
[2] J. Larminie and A. Dicks, Fuel Cell Systems Explained: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2003.
[3] K. Kleiner, "Assault on batteries," Nature, vol. 441, pp. 1046-1047, Jun 2006.
[4] A. Hamnett, "Mechanism and electrocatalysis in th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Catalysis Today, vol. 38, pp. 445-457, Nov 1997.
[5] T. Frelink, W. Visscher, and J. A. R. Vanveen, "ON THE ROLE OF RU AND SN AS PROMOTERS OF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OVER PT," Surface Science, vol. 335, pp. 353-360, Jul 1995.

被引用紀錄


廖振傑(2010)。使用AFM觀察甲醇催化反應奈米級CO2氣泡產生與脫離〔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0.00113
方逸騏(2012)。被動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進料反應板之研製〔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00220131520316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