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202.40
  • 學位論文

外國學生華語詞彙聲調的發音與感知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 Chinese Lexical Tone by Adult English Speaking Learners

指導教授 : 王旭 黃慧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聲調是華語語音的基本韻律特徵,具有詞彙上語義對比的功能,也是語音感知上相當重要的訊息之一。然而,對於外國學生,尤其是母語非聲調語言的學生,華語聲調常常是一個學習的難點。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20位在台灣學習華語並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並且以14位台灣學生的發音音檔作為對照,受試者男性與女性各半,測試語料包含單字詞以及雙字詞。本研究過程為(1)熟悉度調查:在實驗的開始前請受試者針對發音測驗的所有詞彙,在問卷上作出是否熟悉的回答;(2)發音測驗:以聲學分析和對語音較為敏銳的台灣學生聽辨為依據,判斷每個發音人的聲調錯誤率,分析外國學生華語聲調的聲學特性;(3)聽辨測驗:外國學生對於華語聲調之聽辨的正確度。以中介語理論出發,對外國學生學習華語時的聲調偏誤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教學建議。外國學生的華語中介語系統中,聲調偏誤幾乎是一開始就發生。因此,如何有效減少學生偏誤的發生,則是後續研究的重點。本研究的發現如下:(1)單音節四聲難易度順序,在聲調發音及聲調聽辨的表現,都是二聲最困難、三聲次之、四聲再次之、一聲為最容易。(2)雙音節難易度。(3)四聲調域:外國學生的四聲調域沒有比母語者的四聲調域來的狹窄。同時也發現在外籍學生初次學華語時,華語聲調的基礎就不甚穩固,因而出現了僵化(化石化)現象。雖然學生最早接觸到華語的部份是聲調,可是學到某種程度之後,對華語聲調仍未能完全地掌握。 關鍵詞:外國學生,華語聲調,雙字調,偏誤分析,中介語,華語教學。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白滌洲,1934。〈關中聲調實驗錄〉。《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本。
陳氏金鸞,1995。〈越南學生漢語聲調偏誤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olinger, D. L. 1958. A theory of pitch accent in English. Word, 14, 109-149.
Brown, A. (Ed.). 1991. 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 : a book of readings. New York : Routledge.
Celce-Murcia, M., Brinton, M. D., & Goodwin, M. J. 1996. Teaching pronunciation :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被引用紀錄


姜瑞涵(2012)。德籍學習者之 漢語雙音節聲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338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