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中國上古「友」觀有更全面性的理解,本文將《詩經》和《尚書》兩部經典納入先秦儒家的思想體系,結合儒家于經典和子書的兩大系統,試圖探究中國「友」觀的最初形成。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別以「友」之特殊性、「友」之運作主體以及「友」之理想結果剖析先秦儒家「友」觀的整體構成。「友」之產生來自於人全然的主動,不必依據任何主客條件而成立,故使「友」成為所有關係中唯一不受限定者。而在排除各種外在的條件建立依據下,儒家以此發展出相應的「擇友」、「朋友有信」、「友德」等交友理論。先秦儒家的「友」觀,以肯定人之自身的真實性為出發點,而希望人藉助德、善、信以及平等的交往相待,最終能夠在關係之中實現感到身為人的快樂和與人共在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