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87.121
  • 學位論文

新農民層之可能──趙樹理和柳青的「農業合作化小說」研究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摘要 1949年中共建國後,在農村實行了一連串的改革運動,其中的農業合作化運動被視為推動國家工業化的經濟基礎。因此,如何教育農民,使他們組織起來響應政府的農村改造計劃,成了國家基層工作中的首要之務。中共黨中央除了派遣大量黨工進駐到農村領導改革工作之外,還呼籲/指示文藝工作者「到群眾中去」,將人民生活做為文藝創作的源頭,創作出時代和人民所需的作品。 趙樹理和柳青是兩位忠貞的共產黨員,他們的創作生命都立基於,毛澤東在1942年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建構的,工農兵文藝創作精神和原則之上。1950年代,他們也以不同的方式呼應黨國的決策,到農村參與農業合作化運動,並以此為題材,創作一系列的農業合作化小說。這些小說表現了當時中共文藝政策所要求的:黨的領導、結合國家政策、反映群眾生活、達到教育民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特質。同時,也表現了作家本身所堅持的書寫主張和風格差異,展現了作家在黨員身份下有所為有所不為、既忠於黨又不違背一己之心的動人風采。 本論文以小說文本的解讀為基礎,並盡可能地將文本放置到1950年代中國所遭遇的農村問題,以及以毛澤東為主的中共黨中央的相關決策中去。以此具體論證,趙樹理和柳青的農業合作化小說是中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小說的兩種典型。

參考文獻


王超華主編 《歧路中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6月。
余 華 《十個詞彙裡的中國》,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年1月,2011年1月。
李 楊 《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6年5月。
唐小兵 《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型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賀照田 《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2006年1月。

被引用紀錄


陳惠鈴(2014)。《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的農村書寫〔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54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