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51.37
  • 學位論文

「自由結婚」:日治時期臺灣的婚戀論述與實踐(1910-1930年代)

Free to Marry: the Discourse and Practice of Marriage in Colonial Taiwan, 1910-1930s

指導教授 : 游鑑明 邱馨慧

摘要


「自由」婚戀的觀念首先在西方發起,其源於19世紀歐洲中產階級對個人主義的追求,以及試圖擺脫深受基督教義影響的「傳統」婚姻。19世紀中,日本與中國在追求「西化」與「進步」的同時,也受到這波「自由」風氣的影響,而將西方的戀愛學說譯介回國。然而,當鄰近的日本與中國正熱烈討論「自由婚戀」等新思潮時,臺灣卻正值多事之秋,直至日本殖民統治的體制大致底定後,臺灣人才開始有餘力關注「自由戀愛」。由於殖民教育體制的不完備,留學教育成為臺灣人升學的選擇,而在日本與中國等地留學的新知識分子,便在此期間受到日本與中國戀愛思潮的影響,「戀愛結婚論」由留學生引介來臺。在此背景下,本文試圖討論新知識分子引介「戀愛結婚論」的原因,他們如何論述「自由戀愛」與「自由結婚」等新觀念,以及他們在論述與實踐之間可能有的矛盾。 本文首先討論日本殖民政府在試圖推行舊慣立法期間,對於臺灣人婚姻締結要件的認識,並始終以「依用舊慣」原則影響臺灣人親屬與繼承事項,使得臺灣「舊婚制度」得以合法延續的背景。接著討論新知識分子既受到海外「戀愛結婚」思潮的衝擊,又身陷臺灣「舊婚制度」的困境,因而以「戀愛結婚論」作為人身解放的「新道德」範本,試圖以此解決自身的婚姻問題,展開一連串新舊論辯。最後討論此時期「文明」婚姻進程的最終目標,即實踐「文明婚禮」,以及在實踐過程中的焦點轉向。

關鍵字

戀愛 結婚 舊慣 聘金 文明婚禮

參考文獻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社,2010。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2005。
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鄭政誠,《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文化,2005。
大友昌子,《帝国日本の植民地社會事業政策研究》,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