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92
  • 學位論文

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模組配置與性能分析

Configuration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uper 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losed Brayton cycle

指導教授 : 蔣小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在現有的發電循環中產生的廢熱最終無法利用的都是以不同形式排放到環境之中,因此一直以來人們努力追求如何更佳的利用這些廢熱,其中一種方式是藉由原本主要循環(Topping cycle)排放之廢熱來裝置一個次要的發電循環(Bottoming cycle)進行發電,這將使整體的發電效率和功率提高,意味著更加完全的利用能量。 目前常見的次要循環為用蒸氣作為工作流體的朗肯循環(Rankine cycle),其發展已經非常久且完善,本研究為布雷頓封閉循環使用二氧化碳並操作在超臨界狀態作為工作流體,相較於傳統朗肯循環有較高的效率且由於能量密度高的關係,意味著較小的空間和渦輪機組需求,因此未來頗具有發展潛力,本研究將分析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系統在不同設定條件下對效率的影響,並配合不同熱源溫度分析其提升的效率和功率。

參考文獻


[7] E. G. Feher, “The Supercritical Thermodynamic Power Cycle”, Energy Conversion, vol. 8, pp. 85-90, 1968.
[8] V. Dostal, M. Driscoll, and P. Hejzlar, “A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ycle for Next Generation Nuclear Reactors”, PhD thesi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4.
[9] G. Angelino, “Carbon Dioxide Condensation Cycles for Power Produc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Power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pp. 287-295, 1968.
[12] 莊秉勳,“微型渦輪發電系統之開發”,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七月。
[14] 盧穎彥,“微型氣動空心軸渦輪發電系統之轉子設計與測試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七月。

被引用紀錄


邱豐壬(2015)。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之渦輪機葉片分析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3122015102438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