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165.32
  • 學位論文

晶片群集相互資訊在多重時脈測試之應用

Chip Clustering with Mutual Information on Multiple Clock Tes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Yield Tuning

指導教授 : 劉靖家

摘要


隨著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製程技術進入深次微米時代,製程變異以及生 產過程缺陷嚴重得影響著產品的良率,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套有效率的方法 去輔助設計者分析製程變異所帶來的影響。製程變異主要分成兩種,隨機性製程 變異以及系統性製程變異,其中系統性製程變異對於光罩、蝕刻與佈局有很高的 相依性,我們針對系統性變異來加以分析。 在本篇論文中,我們提出一套多重時脈測試的方法,先挑取受到系統性製程 變異影響的路徑,在利用多重測試時脈加以區分晶片,再使用分群的方法,將受 到相似製程變異的晶片分群再一起,並應用了SAT-based 的方法找到相對應調整 過後的電壓值,並建立分類器,去修復受到製程變異影響造成無法達到標準的晶 片,由於SAT-based 的方法需要更大量的測試時脈,所以使用建立分類器的方法 只需要2~3 個測試時脈可以大量節省測試成本(約省下原來的90%)並同時達到接 近SAT-based 的良率。 利用調整電壓來加速晶片已達到修復目的,勢必會造成電量上的消耗, 但經過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只要利用2 到3 個測試時脈,就可以達到88%~99% 的良率,而且電量消耗只多出4%~25%,相較於最差的情況(所有列電壓都拉高) 需額外增加50%電量,我們的方法可以找到較低的電量消耗就可以達到很高的良 率。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VLSI Testing Process variation

參考文獻


[1] M. Choi and L. Milor, “Impact on circuit performance of deterministic within-die vari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 2006.
on the maximum clock frequency distribution for gigascale integration,” IEEE Journal
and impact on circuits and microarchitecture,” ACM/IEEE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Compact Model for Layout Dependent Vari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