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50.27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虛實」在中國古代美學當中被大量使用,在創作過程當中,在虛與實之間碰撞是常有的事,虛實所涉及的不只是感官,還有意境、心靈的層面。本研究之主題「『我』與『虛實』的對白」就是讓自己可以從多方面與虛實對話。 個人選擇「虛實」為創作主軸的原因,是從過去被「虛實」表象所吸引,以至多年以後對生命的「虛實交錯」感觸,化為內在創作動機。並採取文獻整理、資料蒐集的方式,從中西對於「虛實」的概念從精神、形式上探討,俾對虛實的觀念與呈現有進一步之瞭解,並與自己的「虛實」手法相對照,整理出在「自然的關照」、「虛實對『白』」與「簡化畫面」上是有所借鑒。 個人情感層面從「時間」(物質的消逝)、「大地有情」(溫室系列的開展),「鍊心」(坐忘),三個方向去探索一種心靈與環境間的「虛實」感應。 在「虛實」實際表現中,內容上以「光影」「窗」為主軸,說明題材與自己生長環境的關係,並進行物理性、心理性分析。形式上藉由「實生虛、虛生實」的曖昧、「空間的交疊」來做表現。媒材上以油畫為媒介,來做粗糙、平滑的兩種基底,以呈現不同感覺的「虛實」層次。最後再針對作品做個別說明。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筆者一方面學習將個人創作作品之想法化為文字,記錄作品與「虛實」的關係、個人在實際創作上所遇到之困難,產生之心得感想,做為階段性的反省與記錄。另一方面釐清「虛實」對於個人的核心價值,並找到對於相信人生「真善美」的信念。

參考文獻


6. Gombrich, E.H.:《藝術的故事》,雨云譯,台北市:聯經,2000。
12.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尼采美學文選》周國平譯,台北市:萬象,1993。
13. Perkowitz, Sidney:《光的故事》,林志懋譯,台北市:貓頭鷹,2005。
2. Abramowicz, Janet:《Giorgio Morandi : the art of silence 》,London:New Haven,2004。
2.黃福坤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光的反射〉,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rainbow/docs/ ,更新日期:2001.11.26。

被引用紀錄


林岡弘(2008)。雨‧相-人物繪畫的象徵與地域氣候特質的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301953
王春燕(2009)。三千髮詩-王春燕人物圖像彩墨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361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