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38.117
  • 學位論文

低限主義在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

指導教授 : 蕭慶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二十世紀現代音樂之發展,一直是受到高度關注的課題。從「印象樂派」、「表現樂派」、「新古典樂派」、受十二音列啟蒙而生的「序列主義音樂」、「電子音樂」、「具象音樂」、「機遇音樂」到六○年代中期以後興起在美國的「低限音樂」,皆說明音樂風格的發展與當時社會文化背景之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筆者一直對於不同藝術領域的創作理念之同質性互通深感興趣,偶然從視覺設計相關書籍得知「漸變」此名詞,於是,視覺創作中的「漸變」使筆者聯想到音樂創作中的「低限主義」,也因此引發筆者對於低限音樂在二十世紀後期何以成形?如何發展?乃至於在現今當代音樂發展中,它所繼續扮演的角色、功能之研究興趣。 本論文主要在探究「低限音樂」之歷史淵源、形成背景、創作理念、風格特質及美學價值與意義,首先藉由對以美國為發展中心的低限主義之起源、成因與發展之初步了解,進而著手對低限主義音樂之緣起、發展及創作語法進行詳細研究,並經由對代表作曲家之作品分析,更進一步充分把握低限音樂之創作意涵。 最後,透過對低限音樂之全面性了解,進而透析漸變手法在其中之運用,並透過自覺性的音樂創作,將對低限音樂語彙之初探心得,轉化落實在自我創作之中,同時嘗試以低限音樂語法達到音樂的張力製造,並進一步拓展與充實個人創作技法之可能性。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Antokoletz, Elliott. Twentieth-Century Music. New Jersey:
Butterworth, Neil. Dictionary of American Classical
1984, 2005.
Communication, Inc., 1993.

被引用紀錄


徐心怡(2012)。菲利普.葛拉斯的電影音樂研究:以《機械生活》、《正義難伸》、《達賴的一生》、《時時刻刻》、《魔幻至尊》五部電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437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