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08.54
  • 學位論文

台灣原住民山海文學之研究──以拓拔斯?塔瑪匹瑪和夏曼?藍波安之創作文本為考察對象

指導教授 : 楊昌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產生,有時空背景的因素,亦有文學內部發展的因素,對於研究台灣原住民文學而言,釐清文學現象的成因是無從迴避的課題。本論文先就台灣原住民文學之「山海雙雄」——拓拔斯•塔瑪匹瑪和夏曼•藍波安——掘起的時空背景和文學演變的現象進行梳理,再就二人之創作文本詳加探究,希望藉由布農族拓拔斯•塔瑪匹瑪和達悟族夏曼•藍波安書寫山林海洋的經驗,尋繹出原住民山海文學的「形神」,並用以彰顯原住民作家透過這些原住民文學的「質素」,創作出台灣原住民族獨特的「山海文學」。台灣原住民文學經過二十多年創作、論述、研究,已有相當質量的成果,不可否認地,它在文學論述中與台灣文學有相同的「殖民情境」,也同樣面對「書寫文字」的問題,然而本質上它又擁有異於台灣文學的「土地情感」和「自然生命觀」,這些重要的文化精神,顯現在原住民山海文學中,發展出迥異於漢文化思維下的「山水逸興」、「農村田園」的經驗,突顯出原住民族觀照個體生命,甚至是自然萬物所有生命的智慧;凡此種種,都將成為台灣原住民文學參贊世界性文學建構的優勢條件。

參考文獻


朱雙一 《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一刷。
楊宗翰編 《台灣文學史的省思》 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弗朗茲•法農著,陳瑞樺譯 《黑皮夫,白面具》 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初版三刷。
王家祥 〈台灣本土自然寫作中鮮明的「土地」〉 《中外文學》第二十三卷第12期(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95年5月),頁68~71。
邱貴芬 〈是後殖民,不是後現代——再談台灣身份/認同政治〉 《中外文學》第二十三卷第11期(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95年5月),頁141~147。

被引用紀錄


蔡佩含(2012)。社會介入‧自然寫作‧歷史敘事──以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為考察對象(1970~)〔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2.00243
楊政源(2012)。海洋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的興起──以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為觀察核心〔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141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