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22.230
  • 學位論文

幼兒情緒調節策略、照顧者反應與幼兒氣質之關係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Young Children’s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y, Parental Reaction and Young Children’s Temperament

指導教授 : 程景琳 簡淑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幼兒情緒調節策略以及相關因素,包括幼兒氣質、照顧者反應方式以及其他背景變項(幼兒性別、照顧者類型、照顧者年齡、照顧者教育程度)。 為瞭解以上概念,本研究編製及修訂了「幼兒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照顧者對幼兒負向情緒反應問卷」,以台北縣市大班幼兒照顧者為對象進行調查。其中預試問卷共發出三百五十份、回收有效問卷二百一十四份,正式問卷共發出四百五十三份,回收有效問卷二百九十六份;數十位幼托園所教師亦同時以「幼兒氣質量表」評估幼兒的氣質特性。此外,本研究也招募八位不同性別、排行、社經地位、學校類型的孩子之照顧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藉由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質性分析等方式以瞭解問卷與訪談中所呈現之幼兒情緒調節、照顧者反應以及幼兒氣質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整體而言,照顧者在面對幼兒負向情緒時愈常使用「鼓勵表達」、「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反應,愈少使用「心情低落」、「懲罰」、「降低嚴重性」反應,幼兒愈常使用認知型策略;而照顧者愈常使用「心情低落」、「懲罰」、「降低嚴重性」反應,愈少使用「鼓勵表達」、「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反應,幼兒愈常使用行為型策略。 二、單獨從幼兒的情緒調節策略來看,其使用頻率依次為「尋求照顧者」、「語言表達」、「認知引導」、「攻擊」及「發洩安撫」。且幼兒氣質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調節策略表現:從六項氣質向度來看,幼兒的適應性愈佳、趨避性愈屬趨向、情緒強度愈強,愈常使用認知型策略;幼兒的活動量愈大、注意力愈分散、堅持度愈低,愈常使用行為型策略。另外,比較由各氣質向度組成的氣質類型幼兒可發現:「中庸型」幼兒在認知型策略的使用多於「好動型」與「退縮型」幼兒,「好動型」幼兒在行為型策略的使用多於「中庸型」與「退縮型」幼兒。 三、單獨從照顧者面對幼兒負向情緒的反應來看,照顧者較常出現「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及「鼓勵表達」反應;較少出現「降低嚴重性」、「懲罰」及「心情低落」反應。此外,不同類型、不同教育程度的照顧者在反應上亦有所不同。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徐澄清(1999)。因材施教-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台北:健康世界雜誌社。
林慧姿(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自尊、情緒調節與友誼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Ainsworth, M. D., Blehar, M., Waters, E., & Wall, S. (1978).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Altschuler, J. L., & Ruble, D. N. (1989).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s awareness of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uncontrollable stress. Child Development, 60, 1337- 1349.
Band, E. B., & Weisz, J. R. (1988). How to feel better when it feels bad: Children's perspective on coping with everyday stress. Development Psychology, 24, 247-253.

被引用紀錄


王孜甯(2007)。「情境式關係攻擊量表」的發展—成年初顯期之關係攻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54107
傅麗珍(2008)。幼兒象棋(暗棋)遊戲內涵及其心智理解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93437
張美美(2009)。台北市保母人員在職訓練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514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