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56.255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數位」與「互動」是當今文化、藝術發展中的顯學:前者是當代最為嶄新與代表性的技術,後者則象徵溝通或是表達行為中的新思潮。 在音樂創作中,與數位技術結合所產生的電子音樂,成為了自二十世紀以降,最具有創新特性的音樂類型,在音樂歷史的進程中,以其「類型」與其他時期分庭抗禮;另一方面,互動的概念早已存在於音樂的創作與表演中。然而,電子音樂卻因為其時間性的精確有著表演形式上的疑慮,牽制藝術性的發展,可能導致作品倒向科技技術性的失衡天平。順著歷史發展的軌跡,筆者認為具有互動性的電子音樂作品為上述疑慮提出解套-互動技術將使精確固定的時間性得以獲得紓解,使作品滿足作曲家、演奏家的雙方需求。 本論文將從電子音樂的發展、互動與音樂的連結等角度建構互動性電子音樂作品的理論論述,並以此為奠基創作與分析個人作品-數位互動音樂故事《小寶寶的異想世界》。

關鍵字

電子音樂 電腦音樂 數位 互動

參考文獻


Rafaeli, Sheizaf, and Fay Sudweeks. “Networked Interactivity.”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2:4 (1997). (Accessed 23 March 2007),
Dobrian, Christopher. “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in the use of ‘virtual’ music instruments.” Journal SEAMUS 16:2 (2001): 28-33.
Ford, Andrew. Composer to Composer: Conversations about Contemporary Music. London: Quartet Books Ltd., 1993.
Garnett, Guy E.. “The Aesthetics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Computer Music Journal 25:1 (Spring 2001): 21-33.
Lippe, Cort. “Real-time interactiv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 view of computer music.” Computer Music Journal 20:4 (Winter 1996): 21-24.

被引用紀錄


王偉丞(2010)。從五幕數位音樂舞劇《水鬼城隍爺》 探討結合舞蹈、音樂和數位互動的跨領域表演藝術集體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5804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