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06.232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蘇軾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集大成者,宋詩藝術成就極高之大家,他的創作歷程與生平遭遇息息相關,無論順逆,均能以草木抒發情感,寓寄志節,草木是他心靈的寄託,更是他心志的表徵,其生命情感與自然草木密切結合,一同於天地間分享悲喜。 蘇軾所處的時代,距離我們如此遙遠,但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卻非常深遠,人們對他的興趣及研究,不曾因年代遠久而減少。這些研究與詮釋,以蘇詞的相關探討最為豐富,而蘇詩研究則著重於平生不同階段的比較,因此,筆者希望從草木意象的角度,來探討蘇軾藉由草木所抒發的生命情感。在本論文中,筆者要探索的是東坡如何吟詠草木,如何以草木表現情意,而草木又是如何在東坡的人生經歷中觸發思考,產生共鳴,藉此掌握東坡詩歌創作中的獨特美感特徵,體悟到詩人從自然草木榮枯中所熔鑄而出生命情懷。 本論文共分七章,其大旨如下: 第一章是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範疇及題目義界、研究方法與研究大綱等,作為本論文研究東坡詩中草木所表現的情思之依據。 第二章則是概述東坡的生平遭遇及思想淵源,由其成長歷程及順逆窮達,了解東坡詩中草木意象所產生之背景。 第三章是蘇軾詩中的草木類述,將蘇詩分草、木二類,先概述各種草木的象徵意義,再羅列出東坡詩中所提及該草木的詩作。並在附錄中,歸納出所有的草木及詩句,統計每種草木出現的次數,以助於了解東坡的草木詩。 第四章是蘇軾詩草木意象的託寓內涵,將蘇軾詩中的草木意象分成八種不同情感,探討蘇軾於自然草木中所蘊釀的悲喜哀樂。 第五章是蘇軾詩草木意象的表現手法,分別從意象的組合及意象的修辭兩部份探析,期使更深入了解意象之呈現,掌握蘇軾草木詩所表現的藝術手法。 第六章是蘇軾詩草木意象的美感效果,先探究蘇詩的審美特徵,再分析蘇詩的詩風,以窺蘇詩千變萬化的不同面貌,及鎔鑄美學理念後所營造出來的獨特雋永之美感效果。 第七章是結論,總結全文,並說明東坡詩中草木的成就及其對後代的貢獻。

關鍵字

蘇軾 草木 意象

參考文獻


《掌上雨》 余光中 臺北:大林出版社 1978年5 月
《荀子集釋》 李滌生 臺北:學生書局 1979年2月
《東坡詞草木意象研究》 黃惠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91碩士論文
《東坡詞月意象探析》 黃琛雅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 93年碩士論文
《晏殊《珠玉詞》花鳥意象研究》 侯鳳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94年教學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呂郁雯(2010)。王維山水田園詩之草木意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2215
鄭右玫(2012)。蘇軾詩中的懷歸書寫探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327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