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56.122
  • 學位論文

科學革命的序曲-哥白尼行星理論的創造性與和諧性

指導教授 : 姚 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科學革命的創始者哥白尼,顛覆歐洲千餘年對亞里士多德的信仰,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在這篇論文中,我首先介紹天文學在十六世紀之前的主要演變過程,托勒密的周轉圓系統所遇到的問題,讓哥白尼下定決心創造新宇宙。接著探討哥白尼的著作《概要》與《天體運行論》,他在《概要》提出新宇宙的七大公設,這就是地動說的概念基礎;《天體運行論》中第一卷提到地球的三種運動,與建立在地球運動之上的同心圓宇宙模型,展現哥白尼系統絕佳的和諧性。這場革命所代表的重要意義是對待真理的態度轉變,哥白尼秉持新柏拉圖主義追求實體的精神,與畢達哥拉斯主義萬物皆數的信仰,創造具和諧性與一致性的宇宙,影響了伽利略、克卜勒和牛頓等人。最後討論《天體運行論》中尚待改進之處—太陽地位的不確定性,以及為了符合實際觀測而重新引用本輪和偏心圓,這留下未完成的天文問題即是後人研究的出發點。

參考文獻


12. Bechler, Z. (1991). Newton's physics and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
13. Blumenberg, H. (1987). The genesis of the Copernican world. Cambridge, Mass:MIT Press.
15. Duhem, P. (1985). To save the phenomena: An Essay on the Idea of Physical Theory from Plato to Galileo . 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17. Nebelsick, H. (1985). Circles of God:Theology and science from the Greeks to Copernicus. Edinburg:Scottish Academic Press.
18. Multiyear Interactive Computer Almanac (MICA, 美國海軍天文台用星體位置計算軟體), Version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