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0.149
  • 學位論文

類核黃素修飾電極製備及其與蛋白質間的交互作用探討

指導教授 : 王忠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有鑒於類核黃素可資以模擬生物體內的電子傳遞反應,本論文以氧化聚合、偶氮還原以及自然物理吸附三種方法將其固定於導電玻璃(ITO)上,再藉由原子力顯微技術(AFM)探討其表面性質。實驗結果顯示:類核黃素多可經由此三種方式吸附於ITO表面。此外,我們也發現:當含胺基的類核黃素經物理吸附於ITO電極表面後,若再以AFM探針施以負偏壓,可令其於電極表面進行氧化聚合,極具奈米蝕刻或製備微流管道之應用潛力。 以偶氮修飾法修飾之類核黃素是具潛力的分子膠,可藉以固定蛋白質或去氧核醣核酸,其間之作用力相當於103個C-C單鍵之鍵能。若再以導電式原子力顯微鏡分析蛋白質修飾電極表面之電子穿隧效應,發現其符合Simmons理論所提出之金屬-絕緣層-金屬電子傳遞模型。據此,我們得以估計其能量障礙以及電子在蛋白質層中之有效電子傳遞質量。

關鍵字

類核黃素

參考文獻


1. Y. Wang, S. Hu,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6, 22, 10.
2. X. Chen, F. Wang, Z. Chen, Anal. Chim. Acta, 2008, 623, 213.
3. S. M. Chen, K. C. Lin, J. Electroanal. Chem., 2001, 511, 101.
4. M. Gong, J. Electroanal. Chem., 2008, 623, 8.
5. K. Itaya, T. Ataka, S. Toshima, J. Am. Chem. Soc., 1992, 104, 3751.

被引用紀錄


蔡宜庭(2012)。類核黃素修飾電極分析與應用; 電化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659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