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61.116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明代是中國傳統數學的衰落時期,漢唐《算經十書》和宋元算書在當時幾乎已成為絕學。明代末年,《大統曆》因年久失修,極需更新數學知識來修改曆法。耶穌會傳教士藉此捕捉到契機,將西方數學大量地傳播到中國。清代康熙皇帝設立專門機構編撰《數理精蘊》,帶動起一股清代初年數學家們致力於中西數學會通和研究的風潮。後來,因為雍正皇帝開始禁教,導致此後百餘年間新的西方數學知識無法再傳入中國。乾嘉時期,考據學風和「西學中源」說盛行,經由編撰《四庫全書》和乾嘉學派學者多方地搜尋和校訂,一些古典數學著作被重新發現和研究,數學史上稱為中國傳統數學復興的時期。 李潢(?~1812),乾隆三十六年進士,由翰林官至工部左侍郎,曾參與過《四庫全書》的編撰,與同屬「中法派」的李銳,並稱「南李北李」。李潢在「興復古學、昌明中法」的職志之下,以「西學中源」說為中心思想,開始認真地校勘和忠實地注釋中國數學古籍,使數學研究的主軸從學習西法翻轉為復興中法,為晚清數學專業化的綻放埋下種子。 李潢著有《九章算術細草圖說》九卷、《海島算經細草圖說》一卷和《緝古算經考注》二卷。其中《緝古算經考注》二卷,乃以九章解釋《緝古算經》之作。李潢是以常熟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為底本,刊誤補闕七百多字,每一道題目的解法都附以算草和割截分并、虛實比例之旨。後來南豐劉衡授其鄉人揭廷鏘以西方開方法增補算草圖解,並由劉衡算校刻于江西。李潢之婿程裔采當時任廣東布政使,認為揭廷鏘增補的算草圖解與李潢的通體義例不合。於是,他就削去圖草,並請吳蘭修復校,李兆洛為序,仍以原考注刊布于廣州。 李潢除了依據《九章算術》的古法來分析解題之外,他還按照王孝通的術文寫成詳細的解題過程。可惜的是,他並沒有留下圖解。另外,李潢在解題過程中都保留了王孝通自創的許多名詞,這是給一個稍微複雜而又重複使用的算式特別的稱呼,功用是為了補救未能符號化的權宜之計。而且,他在每個數字後面都會附上長度單位,這樣可以和實體連結比較緊密,抽象度比較低。最後,他還會加上自己的驗算方法「還元術」。最重要的是,他在「開帶從立方」之前通分分母的處理方式,已經跳脫王孝通限制隅法為1的束縛,數字計算比較簡單。 本文是經由對《緝古算經考注》的內容做說明和分析,試圖能了解李潢的數學成就和《緝古算經考注》對後代學習者的幫助及對數學教育的啟發,並以HPM的觀點做切入,使學生可以清楚數學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而引發學習動機,能夠更輕鬆自在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01. 王萍,〈阮元與疇人傳〉,收入《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四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頁601-611。
02. 王錫熙,《清代算學家梅啟照及其算學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3. 林倉億,《中國清代1723~1820年間的借根方與天元術》,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7. 洪正川,《李潢《九章算術細草圖說》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1. 張復凱,《從南秉吉(1820~1869)《緝古演段》看東算史上天元術與借根方之「對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