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238.69
  • 學位論文

舒曼作品二十《幽默曲》之分析與研究

指導教授 : 鍾家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舒曼為十九世紀前期的代表性作曲家,他的作品以鋼琴曲為主要的代表,個性小品在他的創作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舒曼長期接觸大量的文學著作,使得他的鋼琴作品細膩且富有詩意,像詩人般將個人的情感濃縮至短小的詩篇中。然而,愛情與女人也是他創作靈感很大的來源之一。舒曼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克拉拉,一直都是舒曼創作的靈感來源。本論文所要探討的《幽默曲》也將兩人的情感交流作了最好的見證,一探舒曼傾訴對克拉拉的情感,包括象徵克拉拉的連續下行五音和「婚姻」的五度音程,以及回應克拉拉《浪漫曲》的「內心之聲」等。 《幽默曲》是一首真摯令人感動的作品,在字面上的涵義似乎是有趣又詼諧的,事實上它不是一個輕巧的作品。它不僅是一個沉重的作品,並且全曲中情感的反應透露出一個「憂鬱」的共同特質。在這首作品當中,舒曼掙脫掉曲式的限制展現出多變的性格,舒曼運用天馬行空的創作手法編織這首龐大的作品,在曲子段落的呈現中,不論是在主題的風格、情緒的轉換、調性等等都具有許多不同風格。另外,多聲部的創作手法、瞬間的織度變化以及錯綜複雜的節奏在曲子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論文從舒曼的音樂背景養成說起,探討舒曼的文學背景所影響其之後作品特色,以及克拉拉對舒曼音樂創作的影響。接下來,加以闡述舒曼鋼琴作品的風格,包括和聲語法、對位手法、旋律創作,以及節奏特色等。接著深入剖析探討《幽默曲》,對於《幽默曲》曲式加以說明。筆者將對全曲分出數個段落進一步分析,並且將樂曲分析的各項重點,導入詮釋演奏的部份,在段落性格與速度變化、旋律線條與層次處理,以及踏板使用,做一解釋與說明,以期望演奏者在彈奏樂曲時,能將舒曼樂曲中真正的音樂意境表現出來。

關鍵字

舒曼 個性小品 幽默曲 內心之聲

參考文獻


Schumann, Robert. Klavierwerke II. Leipzig: VEB Breitkopf & Härtel Musikverlag
王文娟。〈羅伯特‧舒曼《幽默曲》作品二十之分析與詮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6。
Ostwald, Peter.《魔鬼的顫音:舒曼的一生》 (Schumann: The Inner Voices of a Musical Genius)。張海燕 譯。台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Daverio, John. Robert Schumann: herald of a ‘New Poetic 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Gillespie, John.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Inc., 1965.

被引用紀錄


陳約彤(2013)。舒曼鋼琴作品二十六號《維也納狂歡節》詮釋報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12014180304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