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82.179
  • 學位論文

萌聲‧複音‧新調-魏晉南北朝佛教文類研究

指導教授 : 丁敏 賴貴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觀察魏晉南北朝佛教文類由萌生到茁壯,由寡而繁、由質而文、由理而趣在世變中發展的文創;將研究時代的上限推至漢末,以建安為始至隋攻破健康滅陳朝為止(190~589),各章的撰寫大綱: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透過文體論觀察佛教文類,探討魏晉南北朝文章分體的觀點,與佛教文類文體區分的關聯性。第三章接著就佛教文類在此階段產生的創作的形式、主題、風格作結構性的說明。第四章的研究重心在建安至西晉,佛教傳來已有經典傳譯;士大夫接觸佛教之後,對於文學思潮與創作產生的變化。第五章討論東晉,此期亦是佛教議題多元、文章創作最充實的階段。第六章進入南北朝;這是佛教初期發展中改變最明顯的階段。第七章歸納整個佛教文類發展造成的深層動力;主要在於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潮與佛教接觸產生互動,所帶來文學觀的改變。第八章結論與研究成果檢討。本文冀求經由佛教文學在各種文類中,表現的創作形式與創作精神,探索魏晉南北朝佛教文學創作的自覺與主體意識,並追溯佛教文類與中國傳統文體結構的關係。

參考文獻


丁文治:《文學與佛學關係》(臺灣: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
葛兆光:《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9月)
蔡信發:《訓詁答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9月)
蕭振邦等:《文學與佛學關係》(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