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3.240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蒲松齡為清朝小說大家,其以《聊齋誌異》飲譽文壇,並藉以評價其文學地位,但實則蒲松齡博學多才,其於詩、詞、古文、戲、俚曲等領域之創作均有可觀,亦有多種雜著作品,但這些著作的表現與成就所受到的關注,卻遠遠不及其小說作品。 就辭賦一端而言,相關研究亦僅為多為單篇論文,或散見於辭賦相關專著。如高桂惠《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曾發〈酒人賦〉之一隅,馬積高《賦史》認為蒲松齡受公安派與竟陵派之影響,加以六朝、唐宋小說的薰染,所以其賦作不同於清初賦家的復古風格,文辭活潑,且能反映人民生活,內容廣泛,是辭賦創作上的新嘗試。郭維森、許結《中國辭賦發展史》則稱蒲松齡以小說家的筆法寫賦,構思獨具匠心,有截然不同的審美內涵。除此之外,無專論蒲松齡辭賦之著作。本論文撰寫之動機,即冀能藉此一研究,對蒲松齡之賦篇抽絲剝繭,從中發現蒲賦的時代性、創新的風格與特色,並考察其賦與小說創作之關聯性,以確認其賦在賦史上所具之價值,同時彌補近世蒲松齡相關研究論述之空白。 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隻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現況、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統整蒲松齡之生平與辭賦寫作之背景: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為蒲松齡之生平,由其世系、舉業、經歷、交遊、著述、思想與性格,以探究蒲松齡的生命軌跡對其創作所生發之影響。第二節為辭賦之寫作背景,從政治社會概況、學術文學思潮傾向等方面著眼,釐析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使得蒲松齡的辭賦創作呈現出何種風貌與情調。 第三章至第四章分從內容與形式兩端,析論蒲松齡之辭賦。首先將蒲賦分為詠物賦、寫景賦與敘事賦三類,概分三節,逐篇研析其內容。再從章法結構、章法佈局與序亂安排、句式變化、用韻規律及修辭技巧探究蒲賦寫作手法之變化 第五章由情意內蘊、寫作手法與風格韻致歸納蒲松齡辭賦之特色,其次論述蒲賦之價值,而拈出與小說筆法的交相滲透、自生活取材,有所為而作,強調其致用性、兼容各體,對文風的多樣化追求等三個面向。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論文研究結果,呈顯蒲松齡辭賦之承啟與成就。

關鍵字

蒲松齡 清代辭賦 辭賦

參考文獻


(明)湯顯祖著 徐朔方箋校《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9年
康維訓〈山水文學的特質及其對性情的陶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 2004年6月第1期
李寶玲〈唐代長安佛寺詩歌的寫作風格〉《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06 年6 月第12期
簡宗梧《司馬相如揚雄及其賦之研究》 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75年
參考書目

被引用紀錄


蔡佩玲(2012)。《聊齋誌異》孤憤意識寓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05197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