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52.251
  • 學位論文

明代考據學家之博學風氣研究

指導教授 : 林礽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明代考據學家之博學風氣」為題,試圖從社會文化的角度探討明代考據學家在博學風氣之下所呈現的知識體系。實際研究時,「明代考據學」與「博學風氣」為兩大主軸,互相纏繞。 針對「明代考據學」此一主軸,本論文採由社會文化的面向加以探討,具體研究內容有三: 其一,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觀察明代考據學之形成背景,發現其社會性的成因包括(1)對前代考據知識之承繼。(2)革除科舉與心學之流弊。(3)迎合校勘與賞鑒之需求。 其二,從三個層面探討明代考據學傳播的社會途徑:(1)明代考據學家的人際網絡。(2)明代社會的交通與出版業。(3)明代考據學家互相批謬的風氣。 其三,從學術史與社會評價的觀點綜合討論明代考據學之定位,切入點有三:(1)明代考據學家的自我認定。(2)明代其它學術社群對考據學家與考據學之反應。(3)清代考據學者對明代考據學之評價。 至於另一研究主軸「博學風氣」,本論文則以知識體系作為觀察點,具體研究的內容亦有三項: 其一,從三個層面呈現明代考據學家博學風氣之客觀樣貌:(1)考據學家的嗜書論述。(2)博物傾向的知識架構。(3)涵融三教的知識體系。 其二,從義理思想中的三項論題分析此一博學風氣的思想淵源:此三項論題分別為(1)博約之辨。(2)道器之論。(3)格物之說。 其三,從考據著述之形式與論證方式探討明代考據學家的博學風氣藉由何種方法具體呈現於考據著述之中。考據著述之形式可分為二:(1)考據著作之體例。(2)考據話語之運用。論證方式則為西學傳入的自然科學理論。

關鍵字

考據 博學 楊慎 焦竑 胡應麟 方以智

參考文獻


〔明〕楊 慎:《升庵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
〔明〕陳耀文:《正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05.初版。
〔明〕來斯行:《槎庵小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
〔明〕徐 :《徐氏筆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05.初版。
〔明〕周 祈:《名義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