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50.169
  • 學位論文

秋季熱帶氣旋能量之年代際變化探討

指導教授 : 鄒治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分析1945~2007年西北太平洋地區秋季颱風活動的變化,經過11年滑動平均後,秋強颱具有明顯的年代際(Interdecadal)變化。比較非活躍期(1973~1982年)和活躍期(1987~1996年)的結果顯示,活躍期颱風生成個數較多,發展成強颱的比例也較高,秋強颱生成位置往東西方向延伸,平均生命史較非活躍期長。 本文利用擾動能量的角度,將擾動能量形式分解成高頻率擾動(10天以下)和低頻率擾動(10~90天),推導高頻率擾動動能收支方程式,進而探討兩時期秋季熱帶氣旋和低頻擾動,以及熱帶氣旋和平均流之間的能量轉換。研究結果發現,活躍期海溫的增暖往東西方向延伸,低層大尺度氣旋式異常環流和西風異常,使綜觀尺度擾動和平均流之間的能量轉換(CKM)、低頻振盪與綜觀尺度擾動之間的能量轉換(CKW),以及擾動斜壓能量轉換都增強,有利於擾動的成長和颱風的生成。 CKM項的訊號主要是在中、低層,和過往的研究所提到的情形相似,CKW項的訊號則主要是在高層,之前甚少有文獻探討。在中太平洋地區(5°~15°N,160°E~180°),不論活躍期還是非活躍期,主要的貢獻都來自於CKW項,而活躍期熱帶氣旋生成位置往東延伸,可能與高層CKW和低層CKM均增強有關。在西太平洋地區(5°~15°N,120°~140°E),CKW和CKM都比中太平洋的能量轉換來得大,兩者均非常重要。活躍期熱帶氣旋生成位置往西延伸,可能和此區的CKW向下延伸至中、低層有關。

關鍵字

年代際 秋颱 能量

參考文獻


Camargo, S. J., and A. H. Sobel, 2005: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and ENSO. J. Climate, 18, 2996–3006.
Chan, J. C. L., and Shi J, 1996: Long-term trend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Geophys Res Lett 23, 2765–2767.
Chan, J. C. L., 2000: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ssociated with La Nina event. J. Climate., 13, 2960-2972.
Chan, J. C. L., and K. S. Liu, , 2004:Global Warming and Western North Pacific Typhoon Activity From an Observational Perspective. J. Climate., 17, 4590-4602.
Chan, J. C. L., 2008: Decadal variations of intense typhoon occurrence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Proc. Roy. Soc. London, 464A, 249–272.

被引用紀錄


吳孟軒(2013)。季內震盪中的多重尺度交互作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104
黃沛語(2011)。新降尺度預報於颱風軌跡季節模擬的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1827
李庭慧(2011)。尺度交互作用於秋季熱帶氣旋年際變化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52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