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33
  • 學位論文

《古詩十九首》篇章結構探析

指導教授 : 陳滿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古詩十九首》最早收錄於梁代蕭統所編《昭明文選》,雖然只是十九篇抒情詩,但因其具備高度的藝術性,以及相似的風格,後人將之視為整體;更由於它在古典詩發展中承上啟下的地位,歷來詩論家皆抱持極高的評價。《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已不可考,「不必一人之辭,一人之作」,大約是兩漢時期多人作品的集合。內容主題大致可分為離別相思、言志詠懷兩大類別,有思婦等待的怨,有遊子思鄉的悲,有生命短暫無常的驚心,有及時行樂的解脫。本文從篇章結構角度切入,以「意象學」與「章法學」的角度分析文本。先探討內容主旨並結合物材事材的運用以印證;再探討其章法結構,梳理為順向、逆向、轉位結構,呈現其具有邏輯結構之風格型態。繼而以章法結構所展現的對比與調和之美,與篇章設計之特色,歸納其章法風格之屬性。以此呈顯《古詩十九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藝術境界。

關鍵字

古詩十九首 篇章結構 意象 章法 風格

參考文獻


余光中《掌上雨》(臺北:大林文庫,1970年3月)
張春榮《詩學析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1月初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3年)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初版)
仇小屏〈章法在新詩裡的運用及其美感類型─由正反法與賓主法切入〉,《花蓮師院學報》16期,2003年5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