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討論的主題為《邶》、《鄘》、《衛》怨刺詩研究,期透過文獻探討、詩旨分析與歷史背景考察,來理解作詩者的個人情志與怨刺動機。作詩體悟於現實王室的衰敗、官吏壓迫、政道凌遲,內心傷痛至極,將心中的怨次表現於詩文之中,抒發胸臆之不平,用詩歌來針砭,補察時政,此時期的詩歌,雖被稱為「變風」,但詩人下筆仍溫柔敦厚,藉比興的手法,複疊的詩句,來表達心中的哀,心中的怨。而執政者與後世君主,透過采詩、誦詩,能知曉百姓的心聲與衷情,從而辛勤修政,使政治重回正道。 本論文共分六章來探討,首章為緒論,略說明研究動機、方法及範圍,並作簡要的文獻回顧,體現前人研究成果。次段言《邶》、《鄘》、《衛》三風的概說,將《邶》、《鄘》、《衛》三風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封侯起源、社會環境,作一簡單介紹。三章言怨刺詩的定義與產生。四章為《邶》、《鄘》、《衛》怨刺詩的內容探究,以作詩者與怨刺對象,分為君臣、夫妻及君臣關係來作詩旨討論。五章寫《邶》、《鄘》、《衛》怨刺詩的藝術成就與效用,就怨刺詩的章旨分析、怨刺詩表達的方式及比興的筆法分節探討。末章即為結論,就研究成果作簡單結語。《邶》、《鄘》、《衛》政治衰微,王室淫亂,怨刺詩篇幾乎佔了一半,了解其詩旨,更可以突顯出《詩經》在政教部分的功效,反映人民心聲,以為君王施政之方針,或使後王以之為鑑,才不枉人民的字字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