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20.21
  • 學位論文

論周作人思想中的個人主義

指導教授 : 王遠義 鄧世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著眼於現代性形成的關鍵因素──個人主義,試圖勾耙現代中國第一位文學理論家周作人的思想,經由關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藉以展現中國現代性初萌中間,精彩卻又困難萬分的、從傳統到現代的裂變。自周氏留日時期,受益於章太炎與魯迅二人,在個人主義思想上的啟蒙,可見無政府主義,與傳統思想中儒、釋的精彩交融,亦可見周氏兄弟如何追溯,作為歐洲文明根柢的個人主義。五四運動期間,周氏身為重要的戰鬥者,以「人的文學」當作反禮教的大纛,這也是貫串他一生思想的核心。奠基其上,周氏更將個人主義,往極端發揮,而有「個性與寬容」的主張,具體展現在「非宗教同盟」運動的筆戰,與〈小河〉一詩所代表,對群眾的恐懼。此時期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也形成周氏提倡新村運動的思想背景與養分,之中蘊含豐富的烏托邦理念,卻也為力主實用主義改革的胡適所批評。行至五四運動後期,周氏的個人主義思想,出現明顯的轉折。此處筆者討論了周氏對文學性質的看法,以及文學是否具有社會革命的功效?中國艱困的歷史處境,又令周氏對個人主義的堅持,有何寂寞之感?同時,周氏對國民性再造的希望,又如何與他潛在重返傳統的意欲,相互結合,然而其中又必須仔細區分,周氏作為漢奸的歷史事實,與他有違民族主義之處。

參考文獻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3。
___. Essais sur L’individualisme: Une Perspective Anthropologique Surl’idéologie Moderne. Editions du Seuil, 1983. (中譯本:黃柏棋譯,《個人主義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Macpherson, C. B.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一)史料
《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