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中八仙歌》為唐代杜甫(712-770)的七言古詩,由於該詩體例較為特別,歷代文人騷客喜吟詠,或是書寫詩歌墨跡,但與之相關的圖繪卻非常罕見。似乎是到了晚明清初,繪畫、版畫與陶瓷上突然一致呈現出對於飲中八仙題材之興趣。飲中八仙圖像也藉由各種媒材形式,傳播至日本,引起熱愛中國文化的日本畫家競相模仿、繪製。日本學界已關注到此現象,因而產生一些以個別畫家創作為討論主軸的單篇論文。然而,中國的飲中八仙圖繪,尤其是繪畫作品,卻因大多數為品質欠佳的仿作而遭到忽略,至今仍缺乏相關的研究。 而本研究即將首先針對流傳至今的《飲中八仙圖》進行研究,除了考察相關的圖文資料外,研究重點將放在其中一群畫面圖式多有高度關聯性,且被冠上仇英、尤求等廣受晚明書畫市場歡迎的畫家之名,可能是職業作坊製作而成的商品畫。希望透過《飲中八仙圖》個案之研究,試圖探討晚明畫作之生產與消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