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84.11
  • 學位論文

斯克里亞賓練習曲作品八之分析與演奏探討

指導教授 : 葉孟儒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斯克里亞賓共有三部練習曲(Op. 8, 42, 60),分別創作於其早、中、晚三個時期,皆有高難度的技巧和豐富的音響及音樂結構。本篇論文將針對練習曲作品八作相關研究及討論。 練習曲作品八包含十二首練習曲,大致上皆可分為ABA’三個段落,調性明確,樂句對稱工整,大致上未脫離功能和聲的結構,但常藉由增減和弦、半音階來增添音樂色彩,亦使用複節奏的手法,形成一種特殊的韻律感。 斯克里亞賓想要打破鋼琴之「聲響會隨彈奏時間逐漸消逝」的定律,除了利用踏板保留最初的音響外,他常設置一些音型,如震音、反複的琶音、重複和絃及八度或音堆,來增強並延續音響,並藉由左手的遠距離的低音音響、寬音域的分解和弦、跨樂句的伴奏音型等方式來豐富低音色彩。此外,在看似平常的伴奏音型中,也常隱藏著富歌唱性的旋律線條。 筆者參考論述斯克里亞賓之相關書籍,將其生平及創作特色撰寫於第二章,第三章將作品八之十二首練習曲的樂曲形式及調性綜合分析比較,並以藍列特(Samuel Ludwick Randlett, 1930- )在1966年發表的一篇探討「斯克里亞賓鋼琴語言的性質與發展」的論文為基礎,研究斯克里亞賓的鋼琴語法,第四章將十二首練習曲逐一就和聲及作品進行研究與分析,其中和聲分析以和弦的功能為導向,簡明地呈現和聲的進行與解決,此外,也提供一些練習和演奏方面的想法及建議。

關鍵字

斯克里亞賓 練習曲

參考文獻


吳雅婷。〈斯克里亞賓鋼琴音樂探索〉。《台中音樂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2005):213-242。
Bowers, Faubion. The New Scriabin: Enigma and Answer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3.
Gillespie, John.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an historical survey of music for harpsichord and piano.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72.
Gordon, Stewart.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rature: music for the piano and its forerunner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c1996.
Leonard, Richard Anthony. A History of Russian Music.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