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04.106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武俠小說寫及丐與丐幫,在早期平江不肖生與還珠樓主即開先河,然丐幫卻在金庸筆下被發揚光大,成為組織完整、幫規嚴謹,且丐俠輩出,幫眾皆以行俠仗義為宗旨的天下第一大幫。金庸成功的書寫,讓身處社會低下階層的乞丐,得以擁有嶄新風貌,甚至成為人人敬重欽佩的英雄好漢,在讀者心中留下不同於現實既定印象的正義形象。本論文欲探討社會身分低微、道義標準卻十分嚴謹的丐幫,在金庸武俠小說的地位及其意義,並試圖推究金庸刻意結合乞丐身分與俠士道義的用意為何,藉深入爬梳金庸丐幫的設定,了解金庸設定丐幫忠義形象的用意及藝術特色,並試圖比較金庸丐幫書寫在武俠小說發展中的承襲與發揚,以及對後人的影響。本論文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概述丐與丐幫在古籍紀錄與文人筆下的面貌。第二章溯及丐幫書寫源流,探討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與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雲海爭奇記》中的丐幫書寫,透過當中丐與丐幫的描寫與設定,了解丐幫的書寫脈絡,與金庸書寫時的承襲根據;再進而概述與金庸同期的梁羽生筆下丐幫展現。第三、四章為重點:第三章深入爬梳整理金庸筆下丐幫的設定,由組織職掌、幫規、武功陣法、外在形象等方面,透徹了解金庸筆下的天下第一大幫。第四章則探討丐幫最凸出且為人稱道的忠義精神,金庸藉丐幫平時的俠義作風與多位出色丐俠的描寫,奠定了丐幫的忠義形象。故本章整理丐幫與丐俠的行事展現,進而深究丐幫忠義精神展現的特色與特殊義涵。第五章綜合討論金庸對於前人丐與丐幫書寫的繼承與發揚,相較於前期與同期作家,金庸丐幫展現出哪些特色;並整理金庸後期作家溫瑞安與陳宇慧的作品,了解金庸丐幫對後期武俠小說的影響;第六章為結論,為本論文研究成果之總述,並提供後人研究的建議。

關鍵字

金庸 武俠小說 丐幫 忠義精神

參考文獻


陳宇慧:《天觀雙俠》(共四冊)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明)張岱:《石匱書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年7月,
溫瑞安:《四大名補走龍蛇‧談亭會》臺北:風雲時代出版,2004年12月。
羅賢淑:《金庸武俠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9年。
張依寰:《金庸小說「射鵰三部曲」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郭吉倉(2014)。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俠義精神〔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158519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