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239.195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觀音信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廣為流傳,戰亂頻仍、時局動盪,使得身陷苦難的人們,不得不求助於宗教的救度。觀音菩薩適於此時傳入中土,為痛苦無告的人們帶來莫大的希望。除此歷史因素之外,外國僧眾的翻譯佛經,將觀音菩薩帶入中土,而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救度神力,使得身陷危難的人們得以脫險除厄,其靈驗事蹟在社會各階層的流傳,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觀音信仰的興起,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人們面對生命轉瞬即逝的困境時,他們不再希冀所謂的長生不老,轉而祈求現實的平安脫險與福祉。 魏晉南北朝時期,來華的外國僧人所翻譯的經典,隨著他們的駐錫與游錫地的遷移,觀音信仰也因之而流傳到各地。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救度特質,深植在痛苦無告的人們心中,當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厄時,便至心歸誠觀音菩薩,祈求獲得救度。觀音菩薩「聞聲救苦」,隨類應化,示現在苦難眾生的面前,救度眾生離苦得樂。此一時期,僧眾與佛教徒為宣揚佛法的廣大無邊,因此,大量與民眾生死福禍相連繫,又帶有濃厚世俗人情,與功利目的的觀音靈驗事蹟,便應運而生。這些靈驗事蹟把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理念,與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把觀音菩薩的典型宗教神格進行有利的轉變,將菩薩的「現實性關懷」、「隨類性自在」、「融通性方便」巧妙地聯結在一起,以世俗化的面貌呈現在苦難的世人面前。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觀音靈驗事蹟,不僅渲染了當時人們強烈的宗教熱忱,而且還保留部分的歷史真實片段,其內容正是歷史現實最好的注腳之一。總之,佛經是觀音信仰流傳的主要管道,而真正對觀音救難故事產生影響的佛經,是鳩摩羅什譯的《妙法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仔細分析經文,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觀音靈驗事蹟,都不同程度地自經文敷衍、演變而來。在某種程度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觀音靈驗事蹟,可以視為佛教徒宣揚觀音信仰的現身說法。

參考文獻


于君方,《觀音》,台北:法鼓文化,2009年出版
上田義文著,陳一標譯《大乘佛教思想》,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方立天著《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初版
冉雲華,《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佛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初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