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74.55
  • 學位論文

《女仙外史》主旨意識及其表現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鍾宗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清朝康熙年間,呂熊《女仙外史》問世,旋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可惜現在的研究對於《女仙外史》不甚重視,除了論文產量不多外,即便是小說史專書的提及,內容也多沿襲前人的說詞,解釋亦不出新意。所以本論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腳步上,重新詮釋《女仙外史》的主旨意識及其表現手法。 在主旨意識的探求中,筆者以小說文本為基礎,輔以作者呂熊的生平事蹟以及清初的時代背景,強調與深化了呂熊「褒忠殛叛」的文本思想意義與其歷史價值觀,並認為其並不具有如過往研究所指出的反清復明態度,呂熊所在乎的,應不侷限於特定時代,而是整個大歷史框架中的「常」,亦即「褒忠殛叛」的恆遠性。而小說的評點者皆與呂熊同時代,與其亦有交往,他們是《女仙外史》的最佳讀者,所評點的內容深受呂熊的認可,於是我們從這些評點內容的研究,亦可加強我們對《女仙外史》主旨思想以及文學技巧上的認識。 而表現技巧方面,《女仙外史》在人物上可分為主角唐賽兒與其他的配角女仙,唐賽兒為嫦娥下凡,與呂熊主旨意識有相當大的關聯;而其他女仙人物的出現,再將其分類後所得出的幾種人物類別,在小說中亦具有重要的敘事意義,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法術的運用是《女仙外史》的特色之一,原因不在於法術的豐富性與精采程度,而在於小說中法術的創造大多與呂熊的思想內容有關,呂熊時常透過施法者的言論和法術的功用,來議論他對某些情況的看法。此外,呂熊在《女仙外史》中嘗試建立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於是他透過小說人物之口,安排了各項政治與社會制度的詳細內容,我們以此去對照古代社會政治史,可看出呂熊理想社會的特色,亦可發現呂熊對當代制度的不滿與調整。 總而言之,《女仙外史》結構縝密,主旨意識與表現手法環環相扣緊密結合,雖然在藝術價值上為後人所詬病,但其思想主軸確有突出的部分,所以應再賦予其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台北:聯經,2009。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羅盤:《小說創作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
湯承業:《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
沈謙:〈嫦娥奔月的象徵意義〉,《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三期(1986年8月),頁4-19。

延伸閱讀